张华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五实验小学小秦校区 2725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首先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目前在课堂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语言;思维能力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概念性,课本上有许多需要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要求教师准确地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公式间的关系,用恰当的课堂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抽象性,课堂上难免会枯燥无味,这时就对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灵活运用课堂语言来调动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运用好课堂语言,才能充分地发挥课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对课堂语言的运用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对学生而言,对课堂语言的接受程度直接关乎着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态度。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诸多因素相关,但不可否认,有效运用课堂语言是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方式[1]。这对教师的课堂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优化自身的教学用语,构建较为严密的语言逻辑。在教学中,教师良好的课堂语言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还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不清楚、用语不规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清楚准确的语言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是顺利进行课堂活动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总存在着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普通话不标准。部分数学老师认为,只有语文老师才需要具备优秀的普通话能力,数学课只要听得懂就可以,不必对数学老师提那么高的要求[2]。甚至在部分乡镇地区,教师还用方言土语代替普通话教学,导致学生在不同课堂中不同用语转换。身边也常有这样的现象,例如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中,将“三角形”读成“三个形”,引得哄堂大笑,学生们的自制力较差,讨论不休,学习氛围一哄而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不清楚、用语不规范,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课堂语言表述随意,不准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仅仅关注知识点的攻克,并没有提前安排好教学内容,忽视了对课堂语言的准备,这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比较随意,在陈述、提问时缺乏逻辑性,难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数学中还有大量的概念, 数学概念中的每一个字眼都有特定的内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确切地使用概念,正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若是教师表达随意,用语不准,前言不接后语,不仅会造成学生思维方面比较混乱,久而久之,甚至使学生对教师的文化素养产生怀疑。教师随意的课堂语言还会给学生营造出很随意的课堂氛围,学生会认为课堂内容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那就不需要认真学习,不利于形成认真严谨的课堂氛围。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课堂语言运用应规范、准确
对教师来说,语言准确是教学语言的灵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普通话技能,使用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准确无误的将书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只有保证课堂语言的准确,教师和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课堂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发性
教学语言不单是传授知识的方式,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情激情”是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3]。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重视课堂语言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在讲解重难知识点时,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提问环节时,要循序渐进地抛出问题,让学生从易到难过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时,不仅有助于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加以全面性的理解和掌握,还促进了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语言应生动风趣,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自制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难度的加大而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来优化课堂语言。在课堂上以生动的语言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也更加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儿童化的语言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结合将重要知识点编成顺口溜,谚语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运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课堂语言运用还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用语不准确等问题,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语言的研究,不断丰富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科学地使用课堂语言,不断地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用规范准确又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翁敏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43.
[2]曹兰.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初探[J].考试周刊,2020(14):69-70.
[3]王志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初探[J].学周刊,201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