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分析 刘威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刘威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和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使用期限以及使用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有效合理的工程检测,能够及 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对质量的把握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广州冠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和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使用期限以及使用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有效合理的工程检测,能够及 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对质量的把握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对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具体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善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相应解决方法,旨在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检测水平的提升
        1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1.1对工程的结构进行检测
        对工程的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是对起到保护作用的钢筋的厚度和间距进行检查,确保能够正常的使用。钢筋是建筑物的主要构成,能够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如果钢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施工,可能会引起钢筋和混凝土分离,房屋倒塌,危害用户的生命安全。并且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结构,房屋的屋顶很可能出现裂缝,导致漏水、漏风等情况的出现,影响正常居住。为此,必须要对工程的结构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能够正常的投入使用。
        1.2对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所选择使用的材料,对工程最终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筑施工需要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砂、水泥以及钢筋。为此在施工尚未开始之前,要按照标准来检测材料的质量,确保其适用于工程需要。我国的相关机构应该提高材料市场的准入门槛,只有当材料符合要求,才准许在市场内进行流通,以此来保障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在购买材料之前,提供材料的商家应该提供质量检验的证明,确保材料在质量上没有任何的问题。
        1.3对节能环保程度进行检测
        在经济的带动下,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建筑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比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对使用的节能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对环境进行保护,使建筑物的质量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
        2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随着建筑施工的增多,也衍生了很多检测单位,但这也使检测市场变的混乱。其中缺乏比较有信誉的检测单位和独立运行的检测机构,还有在进行检测工作时的力度不到位等问题,以下将根据检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1缺乏具有信誉的建筑质量检测
        如今的检测行业风气并不严谨,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很多施工单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符合国家施工要求的检测结果,具体的实施则是由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检测,同时在检测单位在检测工作中大多是进行施工资料进行检测,这也说明其施工材料的真实性不能保证,也就会导致造成检测结果力度不够,机智不明确,也就导致了如今缺乏有信誉的检测单位。
        2.2缺乏独立的运行机构
        如今大多数的检测单位会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成立自己的子公司从而自行经营,这也标示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的工作界限不能完全分清楚,这种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检测质量,其中两方单位的模糊边界关系不能保证独立性,会一定程度内造成独立运行机构的缺乏,从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2.3检测力度不到位
        目前缺乏独立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这一问题也代表着检测单位长时间依附于建筑工程单位或者是其他相关单位之下,导致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对检测工作相关单位来说技术和人才的配备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这也使检测方面的力度不够,同时也会导致检测工作不能科学的展开。也就抑制了工程检测质量的发展,最终导致我国检测市场的空缺。
        3影响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检测工作作为审核工程质量的唯一标准,另外建筑工程的最终检测结果也是对工程方和使用者的负责。面对这一重要工作,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建筑工作者进行研究和反思。面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检测人员、检测仪器、检测材料、检测施工等,这对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3.1检测设备因素
        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多种施工环节,每种环节的不同施工其检测方式也不同,尤其时一些精度检测,其中沉降率检测、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以及构建力学性能也需要借助设备进行精度检测。

如遇到需要机器设施检测的工作,那么就要确保机器是否能符合现代的精准度测量,若机器陈旧则会影响数据质量,同时使整个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其中钢筋的强度作为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构件之一,钢筋不仅可以保证整体性、提升刚度,面对这一施工次昂木的强度检测包括寿命、城中性能等,必须要有专业设备进行破坏性实验,其中如果设备强度过大,导致实验适用钢筋完全抹灰,技术人员将无法进行检测工作的执行,其检测工作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3.2检测方式因素
        一般进行建筑检测工作时,为保证质量结果的准确性,会进行多环节的检测,在进行具体的检测工作时,还需要严格把控,技术人员对每一项施工项目进行最合适的检测手段,这样才可以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达到最高质量,如在进行沉测率检测时,一般选用“观测法”,如果选择的参照点不足时,观测结果可能也不能保证,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3检测人员因素
        在进行检测工作时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检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检测水平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检测人员要具备强知识和高素养,只有具备这两点关键因素才可以使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若要检测工作达到高质量只有将检测技术人员的技能提高,还要检测单位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工作培训。
        3.4检测的相关样品材料因素
        实施检测工作时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事检测工作的基础条件,这要求检测人员要进行实地取样,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某一环节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时,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也出现了问题。因此检测单位应严格的进行检测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检测样品是否真实。
        4改善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解决方法
        4.1提升检测报告的科学性
        在测试仪器应用中,从精度、测试方法和测试计划等入手,样本空间选择阶段,从现场采样入手,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可行性,在检测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很重要,结合回弹法以及综合法如回弹—钻芯法等,如何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很重要。野外试验测试中,考虑到样品的选择,注意样品测试的真实性,在测试中,进行结果的判断,尤其是样本观测值和离异值的测定中,进行分类,要注意关注分类的讨论,极端现象和偶然偏差应注意区分,只有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才能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性。
        4.2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质量往往是决定着建筑工程是否合格的关键性因素,其标志着建筑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工作质量能够符合标准,人们应该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原材料的监管,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此外,还应该把监督工作融入到建筑工程中安全检测的各个过程,以期能够消除监督的盲区和死角,从而不断的完善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4.3完善检测考核制度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属于服务行业,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革新传统管理模式,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考核制度,实现系统化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应在工作中不断借鉴好的管理方法,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硬件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借助高新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长足发展。而这需要检测机构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效力,不断健全和落实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并实现高质量检测。此外,质量检测工作应独立于整个建筑工程,防止质量检测工作受到行政干扰和经济利益的影响。
        4.4加强检测机构人员教育管理
        对个别的责任心不强以及不能在工程检测工作中客观反应工程质量实际情况,出具虚假数据,不按检测方案进行检测等行为,一旦在抽查对比中发现,就要对其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格调查,确认属实,就应清除检测队伍并承担法律责任。还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道德规范的学习,培养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并加强考核。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工程检测方式,相关的督促单位也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另外,在具体的工程检测中,还要综合考虑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规范工程检测的过程,强化对建筑项目的质量检测,进而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阴小琴.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J].河南建材,2018(5):141—142.
        [2]汪天舒.创新设备对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2):204.
        [3]罗善尹.试论基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J].建材与装饰,2019(32):246-247.
        [4]王子淳,李海斌.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9(3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