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及绿建技术应用后评估研究发展综述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邱栋 罗坤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能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节能、高效及舒适的使用空间,是当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绿色建筑能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节能、高效及舒适的使用空间,是当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技术是使建筑物达到“绿色”标准的基础,对其运行应用效果进行后评估可为新一轮建筑的建造或既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应用后评估;发展方向
        建筑业是高耗能、重污染的行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不利千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提供健康、绿色的使用空间,并且与此同时,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建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即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及舒适的生活空间;使建筑与人及环境和谐共处,做到可持续发展。自1992年在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若干有关的纲要、方针和规定,有力地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应用
        目前,我国根据《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X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ff50378-2019)等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评定,主要评价建筑在设计及施工阶段是否符合绿色标准。但是,绿色建筑应用后的“绿色”状况显然不足。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共有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4314个,但运行标识项目只有262个(占6.1%),由此可见,对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评价有待加强,绿色建筑的后评价在此背景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含五个重要阶段,即前期规划、图纸设计、建筑建造、建筑施工、建筑运营使用和拆除。从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能存在超过50年的建筑物或设施,其决策、设计和建造阶段很短,而业主或用户使用阶段占较长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注意前三个阶段,而忽略了时间跨度最长的运行使用阶段。但是,在运行使用阶段的问题主要是由规划、设计和建造这三个阶段引起的。因此,需要一种反馈机制,可以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将问题反馈到其他阶段,为新一轮建设或现有建筑物的重建提供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运营阶段评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效果,引入建筑应用后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绿色建筑应用后评估是在项目运营阶段对绿色建筑所有技术和措施集成应用后的综合实施效果、建成使用的用户满意度,以及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主观和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更倾向千效能性评价。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委员会(WCED)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必须重视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负荷。为了具体评价”发展”与“环境负荷",WCED提出了“生态效益”概念,即生态效益的实现,必须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满足人类需求并保证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逐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将自然资源消耗强度减少到地球承载力能负荷的程度。生态效益可以用减少的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其他环境影响等来衡量。

而绿色建筑及其产品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因节约能源或资源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建筑后评估的重点之一是考虑绿色建筑及其产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后评估是绿色建筑后评估的具体体现,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运行评估标识的依据,往往忽视项目运营阶段的综合应用效果(如设备的协同配合、正常运行、高效节能等)、建成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以及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观和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而是主要侧重千评估绿色建筑技术或措施是否到位。虽然依据此标准进行的各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和调研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运营效果和落实情况,但仍缺乏具体的评估指标。因此,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后评估在评价内容、评估指标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形成具体的标准体系。其发展趋势如下。
        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后评估研究应从绿色建筑标识入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绿色建筑效果后评估与调研分析“采用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能耗及满意度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运行的130个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建筑技术落实情况和绿色建筑用户的满意度,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指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是影响绿色建筑运营效果最直接的因素,以及我国绿色建筑在节能、节水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因气候不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结语
        国内外对绿色建筑应用后评估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包括建筑能耗、环境品质及用户满意度在内的整体性能,缺乏具体的绿建技术应用后评估,特别是缺乏对绿建技术应用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及指标的建立。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梳理出5大技术体系、16种技术类型及77项绿色建筑技术,对这些绿建技术的选用情况、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对评估其适用范围、运行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将评估结果反馈至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为设计建造更节能、更舒适、更好的生态经济效益的绿色建筑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林波荣,肖娟,刘彦辰,等.绿色建筑技术效果和运行性能后评估[J].世界建筑,2016(06):28-33,126.
        [2]刘彦辰,林波荣,洪家杰.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J].南方建筑,2017(02):8-13.
        [3]于晓敏.重庆地区绿色公共建筑技术效果后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6.
        [4]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一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5]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6]武文静.就地热再生技术后评估研究[叨.沈阳建筑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