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芳
国网山西技培中心大同分部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此外,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社会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日益紧迫和重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现实课题。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企业不再承担管理和服务工作,而是转移到街道或社区进行属地化管理,街道或社区的服务机构将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而且可以使离退休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效地保障其晚年生活。从1993年起,国家陆续颁发了十多项相关文件,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部署,尤其是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的16号文《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对该项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研究
1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是实现统一管理。地方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现街道、社区统一管理。同时,要做好社会管理服务、档案管理、党组织关系等相关工作。二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依法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相关待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三,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有序转移和平稳过渡。
2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管理服务功能。各地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街道、社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内容,赋予其相应的职权、资源和手段,按照职责和任务配置劳动力,加强资金保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活动学习场所和各种管理服务资源,提高街道和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多渠道、多途径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做好社会保障服务管理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要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继续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对基本医疗保险未纳入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应协商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仍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三要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接待工作。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相应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鼓励采取共建党建、联合组织活动、共享场所等多种形式,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联系。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存问题
尽管政府和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进展相对缓慢,难度较大。
(1)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各企业对相关政策的推进存在不一致性。从地区来看,有的省市实行了100%的社会化管理,有的省市还不到10%。从企业角度看,破产重组企业和国有小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展顺利,而效益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不变,社会管理实施非常缓慢。
(2) 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还只是基本实现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的社会化。至于人事档案移交管理、养老医疗等相关事务的服务管理,以及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等服务的社会化,几乎是一个空白,基本由企业承担。此外,很多社区只开展了几项基本退休工作,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政策要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难以满足离退休人员的需求。
4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阻滞原因
(1)社区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强
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许多社区管理服务队伍薄弱,相关资金得不到保障,管理粗放、不规范。要么没人管,没人管,要么水平低,不吸引人。企业的出境管理工作实行专人管理,与活动丰富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客观条件的不成熟,严重阻碍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2]。
(2) 企业退休人员对留在企业的愿望强烈
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不愿向社会转移。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那些工作了一辈子,不愿成为“社会人”的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长期管理和服务于员工的生死存亡,渗透到员工的琐碎生活中,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依赖感;担心社区的管理服务质量不如企业,担心交接后待遇会下降。
从企业的角度看,出于对离退休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感情,他们不忍心把毕生奉献给社会的员工推向退休后的社会。而且,在社会转型期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时期,这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对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有很大的隐患。
5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问题解决办法
(一)完善社会化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调查分析、实践和探索过程中,要把握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发挥各项职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结合实际,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和转移,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社会职能分离和转移,特别是敏感问题、养老金待遇、医疗报销待遇、社会服务管理等。,科学完善已建成的社会化管理体系,规范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职责界定过程中的各项社会管理业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协同作用下,社会事务部要学会处理社会管理的实际问题,对区域退休人员实行集中服务管理。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国有企业的联系,在资源整合和应用过程中共同努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结合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和要求,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为离退休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减少他们对企业动态融入社会管理的依赖。
(2) 明确社会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分地区实施管理和服务工作
在推进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把握内部退休人员的总体特征,在关心和帮助困难退休人员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的客观需要上,突出企业文化养老,有效满足各级离退休人员在学习、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要在推进社会管理中实施区域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对不同地区的离退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社会化管理服务更有针对性,避免待遇差异,为不同地区离退休人员在与区域社区的互动和接触中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提升社区回报的同时,淡化企业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管理的全面推进。
(3)优化移交分离与关系转移环节,加强信息化管理
新形势下,国家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将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开,由移交社区对退休人员实行统一、社会化属地管理,并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合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实施由有关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转移各级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在党组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此外,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管理,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科学构建基于社会管理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系统平台,合理设置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并从养老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功能转移与分离、关系转移、医疗报销等方面优化信息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环节,实时更新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各方面信息,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对社区退休人员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可以利用系统平台规范指导、监督等工作,有效促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与社会的有机联系,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汇化管理。
结束语
总之,在认真研究上述方向性问题和工作的同时,企业和退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要做好转型期工作,逐步创造条件,完善配套措施,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双重关怀、共同责任的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莲花.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8.
[2]万难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工会论坛,2017,13(6):86-87.
[3]王荣汀.从区域化到社会化---浅谈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模式[A].见: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8年年会论文选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