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有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张勇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不断推崇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教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张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不断推崇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教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对于素质教育而言,主要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的,让同学们把理论与生活、社会相结合,让同学们能够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育主要以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主要是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化学,掌握化内容,体会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微妙反应,也能够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及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核心素养在对于初中化学课堂而言,其中的教学策略还需要我们找到更合适、优质的方法去实施,让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也有着一个美好的化学反应。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化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学生们从未接触过的学科。这门特殊的学科不仅有着复杂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着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实验课程。在新奇的化学课程中,大多数老师依然是枯燥地讲解理论知识,而对于化学这门全新的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老师们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去指导他们,让他们在最初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核心素养教学恰恰就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需要把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融入课堂,并实现有效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对于初中阶段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有着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理论过程中,把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自己的认知能力,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去解决生活问题、分析问题。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在生活中运用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应用化学理论知识及实验课程内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崇尚真理,造福社会,这就是新课改下核心素养的真正目的。
二、当前化学课程中存在问题
(一)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今天教育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应抛弃传统模式,建立一个开放、活力课堂。但对于很多学校而言,一个教师要同时教授几个班级,学习任务和现实条件都不能去满足这一要求,就教学形式而言往往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对于理论知识,教师仍然是一味的去讲解,这就形成了一个枯燥的课堂,让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化学课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科,刚刚接触就失去学习兴趣,对于以后教学内容的掌握更加不利。
(二)理论与生活脱离
        化学这一门学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理论中走向生活,解决生活问题。但由于教师往往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并没有去结合生活问题,“以知识论知识”,这让学生们未能真正地理解理论内容,对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不能有效提高。
(三)化学思维能力无法有效培养
        对于现在化学教育而言,往往都以应试为教学目的,本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化学学科就是背诵所学理论,记住教学重点,而对于理论却无法举一反三,生活的化学内容摆在眼前他们也难以发觉,何谈解决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创设情境体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而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教师应改变应试观念。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把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化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们应当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缓解课堂的严肃性。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很好地应用这一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化学成为一个充满趣味的学科,这种氛围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轻松自由,更好地提出问题。

例如:化学实验中实验试剂的多少、容器的气密性均对于实验结果受到影响,教师们先示范教学,再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观察实验结果,增加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并让学生们自己去提出上述问题,这样不仅理论结合了实践,课堂的氛围也显得轻松愉快,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践、自己提出问题,这就是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的教学中的应用。
(2)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化学的理论知识其实是较为抽象的,学好理论知识未必能在实际操作中合理地运用。增加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不能由理论转为实际操作,核心素养教学就难以实现。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传播知识和实践引导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发挥主导作用,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例如:“物质的溶解”课程中的“溶解”原理,就可以让同学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相关内容。这一实践活动中的材料除水,其它都由学生去准备,结果会发现同学的材料有些会溶于水,有些却不会溶于水,有的会漂浮于水面,有的会沉入水底,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不仅会自主得出结论,而且也会在理论基础上,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加深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能让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从生活上解释化学概念,收获知识,加深了课程理论知识的记忆,还促进了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探索化学奥秘
        初中化学的实验内容较为重要,这也是初中生对于此课程的兴趣所在。教师更应在实验课堂上运用核心素养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实验课堂,避免枯燥的实验课堂。例如:在初中课程中我们了解到的,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教师们可以结合生活,在学生们在所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去自主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的问题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材料在有氧和无氧下的化学反应,不仅提高了实验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氧气的这两个性质。教学结束以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会更好地发现同学们对于氧气的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并给与相关知识的延伸教学。
(4)拓展与核心素养相呼应的教学内容
        合理地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也能够弥补理论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的课外知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初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传统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外资源,设计出新思路,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开展与核心素养相呼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运用课外资源使学生灵活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交流学习和讨论,让同学在课外资源中去寻找相关内容,在实验课程时去演示,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结果。金属的性质一课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炼铝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仅结合了生活实践,更大调动学习热情,也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化学可以依据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
结束语:
        初中化学课程与核心素养的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直观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这些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去重点关注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会不断更新、升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应积极响应,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优化教学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让同学们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爱上学习,这是每一门学科都要思考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彭雁鸿.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1).
        [2]周丽.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
        [3]吴静泓.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4]邱晓宇.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94-00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