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梁康妹 梁木坚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越来越多样化
        梁康妹 梁木坚
        化州市同庆镇长塘小学,广东省茂名市  52512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家校合作被越来越教师所采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班主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家校合作;小学教育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进行掌握在日常管理当中和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班主任老师是全班最重要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可是许多老师在与家庭进行沟通和合作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容易发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冲突,因此班主任应总结自身的教育管理经验,及时完善管理模式,分析出当下进行家校合作当中出现问题的成因,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家校合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管理工作,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发挥以此来实现教育合力。
        
一、家校合作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问题
        家校合作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班主任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由于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有限,不能够对于家长所提出的教育想法和合作的方针进行更好的理解,导致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合作不顺畅的效果。其次,是班主任咨询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制定家校合作的管理策略,同时对于一些方针想法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导致家校合作成效较低。最后,班主任面临繁忙的工作压力自身的工作情绪难以掌控,与家长在开展家校合作过程当中,针对学生教育问题,容易出现分歧,导致家校合作关系出现单一化局面。
二、家校合作下班主任管理的协同推进
(一)打造教育家校合作共育体系
1.机构设置
        以班级为主体成立合作中心,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以家长为基础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同时成立家长讲师团注重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此目的在于选出有代表性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协调好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作,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强化自身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教会学生学习。
2.共育平台
        ① 沟通平台
        班主任老师依托教师家访的形式,使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距离缩短,对于班级学生的表现,可以使家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利于使教师和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此种形式不仅仅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的理念输送给家长,同时听取家长对其孩子在学习时的表现进行反馈,使得班主任老师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及时施教。为了让每一位家长都可以更加快捷的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和协调各位家长的时间,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信、QQ、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家长进行交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为家长呈现优秀学生和各种学习资源,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同时家长也要抽出时间了解教育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动手能力,比如家务劳动、个人卫生、志愿服务和读书日等等,家长委员会要统一整理孩子们的近期表现,将孩子的学习表现反馈给学校,学校与家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意识。
        ② 管理平台
        通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为管理主体,依托家长委员会的基础性作用。二者相互协调设置每月固定日期为家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等,由两者的负责人轮流主持,家长委员会将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向学校反映,并借提出相关的建议,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此时负责整理记录,最终将问题由学校的教育学者进行分析听取合理化建议,及时做出调整。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家长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在思想和行动上提高教育意识,在家长提高的基础之上,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学习意识。
        ③ 实践平台
        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生活压力、教师的日常工作繁重,导致教师开展多方面教育的时间短,家长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陪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家长和老师创建沟通和实践平台,增进感情和培养学习和动手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实践教育基地,下基层体验农耕,社区志愿服务,亲子家务评比,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
3.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提升家校合作的教育发展动力,为推进家校合作的深力合作和有效落实应进行全面的评价,主要从老师和家长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但是主要评价还是要针对老师,考核老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做出有利于提高孩子能力和学习意识教学与教导。
        学校是提供教育专门的组织,教师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要在完成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应组织学生以校外劳教为主。同时,理顺教育与综合活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功能定位的差异。教育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各项活动,不仅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课堂的教与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互信共赢的家校关系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大多数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不信任和不完全信任的现象,往往对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对教师的行为存在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往往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力非凡,没有认清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同时呢,对于自己的孩子智力非常重视,发展往往忽视了孩子教育管理的发展,导致了孩子们理论强与动手能力非常弱,老师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是主体,强化了自己的教学地位而忽视了与家庭的合作。
        在培养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明确双方是教育合伙人的关系,在教育学生当中处于一个共同体的位置,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教导不断地去引领学生和孩子在努力学习课内课外双向引导,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能力,培养孩子们公益和志愿劳动强化社会责任,培养具有社会功德和具有奉献精神的良好公民。强化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育人环境,强化家校的关系,建立一个互信共赢的家校关系利于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利于教学任务的下达和教学评价,可以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沟通环境,推动了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霞.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科学咨询:2019 ,(42).
[2]李运香.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华夏教师:2019,(21)
[3]路栋;路盛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中国德育:2019 ,(1).
[4]刘鹏.努力推动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中国火炬:2020,(5).
[5]孙格格;张顺科.教育,以促进人的幸福为旨归—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顾绍山,中国德育: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