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栓
身份证号码:41018519830420****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所谓地质灾害,简单来讲,就是地球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因各种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具有灾害性的事件。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边坡工程施工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对治理地质灾害导致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对边坡稳定性管理进行规范的要求,为日后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经验。
关键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治理探析
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原有的地质结构受到破坏,生成的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不定时发生危石脱落、局部滑坡等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边坡的挖掘与开采越来程度越来越大,在降雨、大风等天气下很容易诱发边坡的崩塌,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手段解决该类问题。
1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概述
在进行地质灾害边坡治理过程中,所谓边坡稳定,具体指的是边坡岩、土地处于一定坡高、坡角情况下的稳定性。根据以往的治理工作经验表明,边坡稳定性很容易因外部因素而对其稳定性带来影响。对于没有提前预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岩土层本身发生异常变化而降低边坡稳定性,严重情况下就会导致与该区域相关的区域崩塌事故,逐步对建筑物、水源、交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发生地质灾害时,边坡保护是重要的保护项目,如果边坡出现崩塌,则水源受到污染,交通线被阻断,影响救援,导致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2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
2.1边坡岩体、土体因素
边坡的岩体和土体物质的构成决定着边坡的稳定性。边坡的主要构成是强化风岩、长石、全风化岩、石英等物质,如果边坡岩土体物质有溶蚀和风化,此时风的作用力抵抗能力就会很弱,这种类型的土体积水,在稳定性上就会出现化学和力学方面的变化,造成地质灾害。
2.2人为因素
地质灾害边坡很容易受到人工开挖的影响,也是坡体失衡的原因之一。进行人工开挖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地形出现大的变化,出现陡坎状。如果有暴雨出现,地表就会进入很多水,埋下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崩塌事故。从目前人工开挖实际情况分析,开挖的力度比较大,地形陡坎的坡度会很大,就会受到雨水的影响,岩土层就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造成严重后果。地质灾害和坡度是存在着很大关系的,坡度越大,在雨季滑坡的发生率就会很高,也让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2.3大风、降雨等因素
造成自然灾害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大风和降雨等天气条件,其中土体和边坡岩体在长时间受到风的作用力影响下,就会有风化的现象,此时风化就会比较严重,与此同时,土体和岩体就会较长时间处于不稳定情况下,极易遭到外力的影响和作用出现崩塌。另外,雨水量很大,边坡的土体内部就会遭到雨水的渗透,此时土体和岩体的重量增加,重力不断地上升,此时摩擦力就会降低,造成滑坡的情况发生。
3对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治理策略
3.1提高边坡治理的意识与法律法规建设
对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努力。遇到问题再解决,不如提前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发生。因此,边坡治理首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安全建设与治理的意识。
在边坡设计建设初期就强化灾害防治意识,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后续建设和维护工作。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应给予足够的支持,法条清晰,奖惩分明,让人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治理方案的确定
首先,对边坡材料的收集,勘察现场,了解灾害具体情况,对边坡的损坏程度,损坏位置等。同时,要对边坡所在位置的地理情况、地形、岩土等内容,完成信息收集后。边坡所在位置的地质环境等条件与当下灾害带来的损害同时了解清楚后,要进行相应的参数计算,以此为基础选择边坡支护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寻求高效快速低投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其次,计算相关数据参数,首先保证边坡材料真实准确,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边坡土质实际通过分段的方式设计支护方案,其中需要特别重视参数有边坡长度、类型以及回填高度,明确工程施工安全等级。再次,根据边坡特征进行支护方案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提出的规定要求,同时以动态设计为原则,全方位获取与施工场地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其进行计算和对比,科学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对施工现场中的技术、员工等都要进行严格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3确定施工流程
在正式开展边坡稳定性工程前期,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一,合理规划需要进行边坡施工的范围,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等级,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施工作业;其二,做好对边坡周边的清洁,主要排水沟、管网等位置。施工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挡滑桩,穿过坡体深入到滑床位置的桩柱,以支撑滑体,降低滑动力,稳定边坡。根据滑体的推力、厚度、防水要求、施工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桩体材料,挡滑桩深入的深度,根据岩层软硬,大概深入1/4到1/2之间。桩柱间距一般为桩体直径的3到5倍。锚杆、锚索,是坡道支撑保护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将坡体的围岩加固起来,让围岩能够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支撑自己。锚杆一端与坡体工程构件项链,一端深入地层,起到加固作用。挡土墙、格构,支撑坡体,防止坡体变形或者填土的构造物。格构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和锚杆组合而成,依靠锚杆固定在岩层内,格构顾名思义,部分挡土墙构造如同格子,能够承受土体压力。挂网喷浆,防止表受到风化服饰或者雨水冲刷导致的由表及里的伤害而采用的防护措施。地表硬化,以混凝土密封、耐磨、防尘硬化剂来解决坡体表面的起壳、碎裂、空鼓、粉化、脱落等问题。排水沟,边坡要留有排水沟,减少地表水汇入表当中,在稳定性一般的边坡后部最远处裂缝的五米意外设置排水沟,截面尺寸以当地降水强度最大时水流不会漫沟为准则。在进行边坡稳定性治理期间,排水沟部分就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一般来讲,对排水沟的设置主要是在挡墙底部,对排水口纵横距离应设置为2m,对排水口周围应运用反滤土工布进行包裹处理,还要运用软石堆囊进行过滤处理。主被动防护网,主动防护网以钢丝绳网为主包裹坡体或者延时,限制坡体滑动,避免坡体风化脱落和崩塌,主动防御坡体问题;被动防护网用钢丝绳网与钢柱结合使用,对防护区域形成大面积防护,阻止崩塌,从而起到防护边坡的作用。脚手架,脚手架应加固在独立的高边坡部位,根据施工要求,脚手架可以支撑工程人员完成坡体防护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要求治理人员对边坡稳定性有个基本了解,以此来不断完成边坡稳定性治理工作,增强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因地质灾害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本文介绍了边坡稳定性概念及其意义,分析地质灾害坡体稳定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坡体遇到的各种不稳定风险,选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加强整体施工作用,保证坡体稳定性不受威胁,提出对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治理策略,旨在通过以上进一步强化边坡稳定性,提升我国应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艺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000(26):230.
[2]罗伟平.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528(6):262.
[3]李涛,李申,孟冲.探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建筑与装饰,2018,000(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