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玉
身份证号码:41081119840220****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我国的城市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并且工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凸显出来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强对水土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也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指出了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求引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关系
引言
尽管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但人口众多、可供使用的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过快,也加剧了对城市水土资源的破坏。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水土资源的保护,这是城市建设发展必须加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1水土保持和城市建设的关系
1.1水土保持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在城市水土保持建设中,为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使土壤不被污染,同时减少水蚀和风蚀,为城市建设提供必需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同时,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生态环保的空间,通过大面积绿色植被的种植营造了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间,起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这是因为植被可有效预防水土流失问题,使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分析水土保持和城市建设概念中可发现,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工作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开展,而城市建设中也包括了如何对城市水土流失现象进行预防和治理,且城市建设贯穿在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城市水土保持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一座城市赖以发展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础条件,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和城市建设发展同时进行的,两者是相互依赖和共同进步的过程,水土保持是城市建设基础,而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建设生态城市。
1.2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城市之所以会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一个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另一个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建筑物的出现,导致城市大面积土地裸露,土质松散、堆积容易被雨水冲走或大风刮走。比如城市垃圾随意乱扔,造成河道以及土地资源被浪费,影响城市绿化建设,也使城市抗洪能力下降。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城市绿化用地减少,造成天然资源被浪费、植被被破坏、地形地貌被改变。加上城市街道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水循环条件被改变,地下水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也和城市法律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有关,如果只重视眼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建设的利益,则无法起到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还会引起严重的城市自然灾害。
1.3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一旦发生水土流失,首先会影响城市的气候,在水土流失发生严重地区往往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温度上升,裸露的地面增加导致风沙增多使城市扬尘增多,容易引起沙尘暴。大量不透水地面增多引起地面径流和加热效应。而地下资源的大面积挖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量水资源被排出,导致地面下陷引起城市生态问题。此外泥沙堆积引起地下排水系统障碍,造成河道被堵塞,这样在暴雨天气容易引起洪水灾害,造成城市生态失衡。最后由于天然河道、土地和植被被破坏,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紊乱,使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2.1加强水土保持法对城市建设的约束
保持城市水土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内容,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为了追赶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均忽视了对城市水土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造成了城市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水土保持法的有效应用,发挥其约束作用。那辽宁省为例,辽宁省的城市建设项目都严格遵循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标准,加强对城市水土的保持,开展恢复治理、退耕还林的工程,让荒芜的城建弃地逐渐转变成了青山绿水,这是城市建设良性循环的达标,其他省份也应该效仿。由此可见,城市建设不能脱离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这一基本条件,加强水土保持法对城市建设的约束,才能更好地建设城市,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打破传统城市建设管理制度限制,建立有效的群众反馈机制
传统城市的建设管理受到了传统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限制,需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决定实施,不但无法实现企业市场竞争机制,而且过多的政府干预还会减少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因此有必要改变管理结构,实现政企管理职权分离,打破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垄断,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竞争作用。城市建设说到底是为了城市居民服务的,通过有效的群众反馈机制的建立,发挥人们的监督职能,听取人们的反馈意见,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使得项目实施的结果最终能服务于城市群众,实现项目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2.3加强对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构成地球生态环境的基础元素,而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干旱、洪涝灾害的问题十分严重,在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必须加强对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之中的各个工程项目,不能破坏原有的水系结构,对水系的治污工作,不是简单的改造河道,必须聘请水利专家、生态专家给予更专业的指导,提高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维护河流水系的生态平衡,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减小对水系生态环境的破坏。
2.4提升城郊地区防护林的建设水平
城市郊区地区防护林的建设,是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手段,做好城郊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工作,可以为城市环境打造一道生态屏障。近年来,沙尘暴、雾霾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交通和市民的出行,也会对市民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城市扩大发展建设规模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郊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在防护林建设工作中,应该避免栽植的树种过于单一的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立体化种植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的保护作用。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城市地区内部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保留河流、湖泊的原生态结构,扩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规模,确保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现代建筑融入自然的良好环境,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建设不能过于功利,只关注房屋、设施的建设,忽视了周边地区环境的恶化,只会让城市环境变得恶劣,当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后,治理难度往往会变得更大。因此,城市发展必须要把重心转移到对城市的长期规划方面,防患于未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志强.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农业,2016(19):53-54.
[2]王冬梅.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保障[J].风景园林,2013(05):147-148.
[3]张志兰,郑云泽,史东梅.城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及调控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