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的舒适度实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 梁剑 林斯嘉
[导读] 人行走的频率在1Hz~3Hz,为避免人行引起共振,所以规范规定楼盖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
        梁剑  林斯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人行走的频率在1Hz~3Hz,为避免人行引起共振,所以规范规定楼盖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而本案为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楼盖最大跨度24m,楼盖最大悬挑跨度10m,存在竖向竖向振动频率小于3Hz的情况,因此通过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对结构施加人行激励,从而得出结构楼盖体系仍可满足振动舒适度的要求的结论。
        [关键词] 人行激励;大跨度;大悬挑;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地上5层(其中2、3层设夹层),总建筑面积29460平方米,其中首层建筑面积为7622m2(室外覆土区结构面积3500不计入),二层以上面积为22595m2;架空层面积为1087.5m2,建筑檐口高度34.2米,建筑屋顶高度36.2米。
        主入口位于东侧二层,次入口位于西侧首层;建筑首层包括学术报告厅、会议培训、技术用房及共享廊道;建筑2至5层为图书馆主要阅览空间,包括借阅阅览(包含传统阅览、电子阅览及专业阅览)、藏书库、展览展示、学术培训、书院、咨询服务、行政办公、设备用房等功能。

2  结构方案
        结构对称设置四个角筒、8片剪力墙、12颗大矩形落地柱,柱跨24米,正是给建筑提供一个四平八稳的立体空间,结构上抗震性能也很好,大跨度柱网给建筑布置剧场式观景盒子创造了非常自由的空间。屋顶为双向垂直交叉大跨度钢结构桁架。
        其中三层的混凝土楼盖大悬挑跨度9.3m,悬挑梁采用变截面800x2200(根部)/1200(端部)并施加预应力以严格控制其挠度。大跨度梁跨度24m,采用薄腹梁减轻大跨、大悬挑范围的结构自重,薄腹梁截面250~300x1200~1800。
3 舒适度分析
        本工程大范围采用大跨大悬挑结构,需控制楼(屋)盖结构具有适宜的舒适度,采用SAP2000进行楼盖舒适度分析。分析步骤如下:
        (1)自振频率计算。通过各层的自振频率计算发现,第3层楼盖结构竖向振动频率低于3Hz,需对该层楼盖进一步分析。


        (3)频域稳态分析。通过各不利振动点的频域稳态分析得到各点的位移谱曲线,比对位移谱曲线峰值发现,悬挑梁端部的点(1、6、7、8)振动最大,周围均有楼板处的其余点振动较小。选取位移谱曲线峰值最大的点(6、7、8)作为最不利振动点。



        (4)竖向时程分析。在最不利振动点(6、7、8)上施加单点人行激励进行竖向时程分析。以点6为例,点6的竖向自振频率分别为3.033Hz,人行激励函数参照《楼板体系振动舒适度设计》取为
         (1)
其中,为整数,。
人行激励函数曲线如图6,分析得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024m/s2,小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 JGJ3-2010)表3.7.7所有功能类型的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不利振动点编号    加速度峰值m/s2    《高规》限值m/s2
6    0.0236    0.05、0.15
7    0.0189    0.05、0.15
8    0.0117    0.05、0.15

表9第三层楼盖各不利点的竖向自振频率和位移谱峰值

4 实际使用效果
  目前该项目已投入使用一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大空间简洁大气,未发现由震动不适问题。
5 结论
      本案例表明即使楼盖自振频率小于3Hz时,当加速度满足规范要求时仍不会产生震动不适问题,因此,楼盖自振频率并不是判断楼板舒适度的唯一指标,是否让人产生震动不舒服的核心原因是加速度是否过大。进行楼板舒适度分析时,应将频率与加速度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指导大跨度楼盖设计。当大跨度楼盖的不利点加速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通过增加T型梁相关范围的梁高、梁宽来增加质量源或刚度,从而降低楼盖振动加速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 娄宇,黄健,吕佐超.《楼板体系振动舒适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梁剑,高级工程师,Email: 4078804@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