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代寺镇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四川自贡 643212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美丽中国的前提基础,为了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愈加严重的情形下,必须快速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从而治理、改善农村现如今的生态环境。本文将以当下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为出发点,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1、当下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看,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农村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化,农村环境逐渐被污染,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随处可见。另外还存在一部分的乡镇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收入,不顾生态环境的平衡,肆意使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忽视生态环保,从而导致现今绝大部分的农村生态受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2.1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在我国农村背景下,绝大部分的农民环保意识较低,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环保意识需要进行提高。相关政府可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全面落实改善农村农民环保意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该类型的建设需要长久以往的坚持与努力。因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加深农民意识领域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的重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农村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丰富,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国农村环境现况,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情况愈加严重。要想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相关政府应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明确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保证农民思想层面上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为后续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2.2构建生态景观体系,优化乡村景观设计
2.2.1构建现代乡村景观格局
在我国农村中居住着大量的乡村居民,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关农村政府要对乡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因此,在规划设计现代化的乡村景观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构建起现代乡村景观格局。现代乡村景观格局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保持原始村落的固有形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2)支持乡村传统建筑政策,对各种传统建筑进行维护与保护工作,同时,有效融合新建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风格,实现和谐乡村;(3)对乡村道路进行规划,保证乡村景观与现代风格的一致性;(4)在水环境治理及景观设计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滨水沿岸的绿化程度进行提高,以合理科学的手段控制水面植物分布情况。
2.2.2乡村街道尺度居中
乡村的构成是由无数个乡村街道相互交错形成的。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掌握好乡村街道的整体尺度,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调整街道尺度大小,保证整个乡村与乡村街道相协调。
在调整大小时应注意,街道尺度不宜过大,从而浪费资源,反之尺度过小,又会影响乡村整体的协调性。
2.2.3规划建设“隔离带”
在美丽中国建设步伐迅猛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为了实现乡村的整体振兴,乡村建设需要借助企业的帮助,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动力。但随着企业入驻乡镇,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规划景观设计时,对工厂区而设计重点应以热量排放与吸收效益为主,而居民区则以突出宜人特色以及绿化为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工程区需与居民区进行隔离,保证景观规划区域性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2.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法制建设
2.3.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看,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少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即目前农村处理垃圾的相关设施建设十分的匮乏,以垃圾箱为例,农村中该类型的设施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公共垃圾处理设施的缺失,导致部分农户选择焚烧、随意倾倒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另外,国家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十分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建设设施的建设。因此,想要提高农村整体生态环境,不能仅仅依靠农村居民的力量,还需要相关政府的介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与相关的政策支持,从而全面保障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进而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当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到位,农村垃圾有处可处理,才能有效治理农村污染现状。
2.3.2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
在农村环境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制进行规范,以更加全面的角度细致环境保护行为。我国有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在人文特色和实际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政府部门建立相关法制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保证环保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约束对各种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降低农村的污染现象,同时增强农村的污染防治水平。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出完善健全的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现象。其次,政府应强化立法机构检索,对执法主体进行确定,加强相关执法力度,保证监督体系的全面性,从而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刻不容缓。早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时,时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进行提升,深化生态环保意识的认知程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进行相应的景观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从而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而更好、更快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达俊,赵梓尧,顾沛彦,江伊,薛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26-27.
[2]李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8(23):45.
[3]潘杨.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