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散养户寄生虫病的防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和琼花
[导读] 摘要:猪寄生虫病是危害养猪户的主要疾病,文章简要介绍了养猪户主要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办法,供山区生猪散养户饲养人员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玉龙县鲁甸乡畜牧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猪寄生虫病是危害养猪户的主要疾病,文章简要介绍了养猪户主要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办法,供山区生猪散养户饲养人员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猪;寄生虫病;防治
        我们位于半山区,这里生猪养殖都是些散养户养殖规模不大,基本上都是自供自销。养殖经验还是很落后,有些青猪草饲喂还有些农户是进行放牧养殖很容易感染寄生虫病。为了农户“肉篮子”安全,  防治寄生虫病是很重要的,一般猪的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如下几点:
        1  消化道寄生虫病
        1.1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寄生虫病。感染蛔虫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出栏期推迟,饲料消耗增加,个别猪可发生死亡,是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的疾病之一[1]。
        诊断:该病常无特殊症状,当猪排出蛔蟲即可确诊。也可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蛔虫卵来确诊。
        防治:左旋咪唑按8 mg/kg体重混料喂服,或配成5%溶液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用丙硫苯咪唑,按10 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一次喂服。
        预防措施:主要是平时搞好猪舍与运动场的卫生和消毒,粪便和垫草应堆积发酵,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
        1.2  猪类圆线虫病
        猪类圆线虫病是猪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其发病特征是仔猪消瘦、腹泻、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停滞,严重时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病猪消瘦、腹泻、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及采集新鲜粪便检查虫卵,当发现有较多的蓝氏类圆线虫卵时即可确诊。
        治疗:阿维菌素按0.3 mg/kg体重皮下注射;左旋咪唑按10 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一次喂服[2]。
        1.3  猪小袋纤毛虫病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为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的结肠,其次为直肠和盲肠,多见于仔猪,呈现下痢、衰弱、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猪小袋纤毛虫病常与猪瘟、沙门氏菌病等传染病并发,人也可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诊断:患病仔猪表现精神沉郁,喜躺卧,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先半稀、后水泻,粪便带有黏膜碎片和血液,有恶臭。成年猪除粪便附有血液和黏液外一般无症状。剖检可在结肠和直肠上发现溃疡性肠炎病变,并可检查出虫体。黏膜上的虫体比肠内容物中的多,检查粪便时可见到滋养体或包囊。
        治疗:卡巴胂,0.25~0.50 g,一日2次,连用10 d;碘牛乳,即牛乳1 000 mL,加入碘和碘化钾溶液(碘片1 g,碘化钾1.5 g,加水1 500 mL制成)100 mL,混入饮水中给予;同时使用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等抗菌药物[3]。
        1.4  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科等孢属和艾美尔属的球虫寄生于猪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肠黏膜出血和腹泻为主的寄生虫病。此病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8~15日龄的仔猪,是导致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疾病。
        诊断:根据该病主要引起8~15日龄的仔猪腹泻,并且这种腹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等特征可作出初诊。确诊要通过查找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中的卵囊来进行。粪便检查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也可用小肠黏膜直接涂片检查。
        治疗:使用抗球虫药物,百球清,3~6周龄的仔猪口服,用量为20~30 mg/kg体重;莫能霉素,每1 000 kg饲料加60~100 g;拉沙霉素,每1 000 kg饲料加150 mg,连喂4周[4]。
        1.5  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是由毛首线虫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为严重感染时引起贫血、顽固性下痢。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时可引起仔猪死亡。
        诊断:生前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粪便中虫卵及虫体的检查。通过粪便虫卵检查,可见到腰鼓样两端有栓塞的棕黄色鞭虫虫卵;尸体剖检时,在盲肠内检查到鞭虫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丙硫苯咪唑或左旋咪唑,剂量为10~15 mg/kg体重,口服;伊维菌素,剂量为0.2 mg/kg体重,肌内注射。
        2  呼吸道寄生虫病—肺丝虫病
        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寄生于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以肺膈叶多见。猪感染后可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主要危害仔猪。病猪表现阵发性咳嗽,被毛干燥,鼻孔内有黏稠性液体流出,呼吸困难,结膜苍白,食欲减退,消瘦。病程长的猪在胸下、四肢、眼睑部位发生水肿。

病理变化是支气管黏膜增厚、扩张、肺尖叶和膈叶腹面边缘常有局限性肺气肿,呈灰白色、界限分明、微隆起,切開后支气管内有黏稠分泌物和白色丝状虫体。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粪便检查和变态反应试验。
        治疗:四咪唑(驱虫清),按20~25 mg/kg体重,拌料一次喂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海群生,0.1 g/kg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
        3  血液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特征。病理变化为患病猪皮肤和黏膜苍白,腹下及四肢内侧有紫红色出血斑,血液稀薄,肝肿大呈黄红色,脾肿大变软,有腹水和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肺部可见小出血点。
        诊断:根据病猪体温升高,贫血,全身性黄疸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涂片镜检、间接血凝试验即可确诊。
        治疗:贝尼尔,3~5 mg/kg体重,深部肌注,每日1次,连用3 d;土霉素或四环素,15 mg/kg体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 d。
        4  组织器官寄生虫病
        4.1  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猪的一种寄生虫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皮肤出现红斑、妊娠母猪流产或娩出弱仔及死胎等症状。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坏死灶和出血点;肺肿大呈暗红色,间质增宽,表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肝肿大,有针尖大的坏死点和出血点;脾肿大,有出血点;肾有坏死灶和出血点;胃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取肺、淋巴结或胸腹腔渗出液涂片染色、镜检虫体。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进行弓形虫感染调查、临床确诊的常用方法。一般采用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DNA的检测,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
        治疗:长效磺胺,60 mg/kg体重,每日肌内注射1次,连用7 d;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70 mg/kg体重,每天口服2次,连用3~4 d;复方新诺明,剂量为60 g/100 kg饲料,拌料饲喂。
        4.2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机体各部位横纹肌及其他器官,危害人、畜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感染囊虫后,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感染十分严重的病猪表现发育不良,运动、呼吸和采食困难,声音嘶哑。如果寄生在眼内,可引起失明;寄生在大脑可表现神经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脑炎而死亡。剖检可见肉色苍白,肌肉内可找到囊尾蚴,发病严重的猪在脑、眼、肝脏、肺脏也可找到囊虫的虫体。发病时间长的包囊常常出现纤维素性变化甚至钙化。
        诊断:生前诊断较为困难,一般生前确诊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检查猪的舌肌和眼部肌肉,看是否有突出的囊尾蚴。
        治疗:丙硫苯咪唑,30 mg/kg体重,口服,杀虫率在95%以上;吡喹酮,30~60 mg/kg体重,口服,有很好疗效。
        4.3  猪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旋毛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各部肌肉中。猪对旋毛虫有较强的耐受性,临床表现比较轻微。自然感染时,生前多不呈现临床症状,仅在宰后检验时发现。
        诊断:猪旋毛虫病的诊断分生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生前检疫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宰后检验采用镜检法和肌肉组织消化法。
        治疗:丙硫苯咪唑,按0.3 g/kg饲料混于饲料中,连续饲喂10 d,可杀死猪体内的旋毛虫。
        4.4猪肾虫病
        猪肾虫病又称猪冠尾线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寄生虫病之一,常呈地方性流行。患病幼猪生长迟缓,公猪“腰萎”不能配种,母猪不孕或流產,甚至可引起猪大批死亡。
        诊断:该病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受胎率低,腰部萎弱,不能交配等症状。重症病猪弓背,后躯无力,走路摇晃,有的后躯强拘甚至麻痹,站立困难。母猪不发情、不孕或流产。尿黏稠,含有絮状物。对可疑病猪采尿进行虫卵检查,查出虫卵即可确诊。
        治疗:丙硫苯咪唑,20 mg/kg体重,口服;或配成5%玉米油混悬液腹腔注射,剂量为5~20 mg/kg体重。
        参考文献:
        [1] 左玉柱.猪场流行病防控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 吴增坚.养猪场猪病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3] 李学伍,王自振.猪病诊治15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