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蕊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幼儿园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游戏便成为了幼儿喜爱且不可缺少的事情,因为游戏情景比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更真切。《指南》中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
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活动中的情景会让幼儿更好的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因此,情景创设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幼儿,使幼儿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幼儿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精心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将幼儿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幼儿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一、在课堂中创设角色情景
《指南》中关于社会学习的特点,首先是孩子的模仿,而小班幼儿更喜欢模仿、扮演角色的特点,一个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角色能让他(她)很快投入到游戏中,不仅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而且能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所玩的游戏。因此我们开展了两个“娃娃家”,如区域活动“折叠衣裤”:提供衣服、裤子、折叠衣服的示意图、折叠台等。“折叠衣裤”的内容属于生活区域,刚开始没有考虑就投放在生活区。可是一个星期不到,孩子们就不愿进入这个区域。通过观察和反思后将这一内容重新投放在了娃娃家——“红红的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在娃娃家很主动的折叠衣服。“折叠衣裤”让孩子们练习折叠衣服,单纯放在生活区中,没有情景性,孩子们只是在单纯的、机械的练习,很枯燥。而投放到娃娃家中后,孩子们在娃娃家中扮演角色,在角色中的意识下会进行折叠衣服。
因此,我将一些学习内容融入到了角色游戏情境中。如“给小动物喂食物”投放到了娃娃家中;“小小发型师”(给爸爸妈妈、宝宝粘贴头发)投放到了理发店中;“分药片”(根据不同颜色、形状分药片)投放到了“蕾蕾理发店”中。
由此可以看出,小班的一些区域活动不一定在各个区域中单独投放。可以将一些区域活动的内容融入到角色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自己喜欢角色中游戏,角色的情景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参与各区域活动中。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儿能够在自主的空间中表现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在游戏中得以不加掩饰的张扬;使幼儿在自然、逼真的游戏情境中反映和积累生活经验,为孩子们的后继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最终推动幼儿个体的发展。将个别化学习融入情境,可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呈现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学习过程,这样才会显示学习的活力和魅力,学习才能被幼儿喜爱和接受,从而让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应及时提供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的实际的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与教师和同伴的游戏互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体现游戏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在教学中用轻松自由的氛围创设情境。
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其社会环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性交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的制约。幼儿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时,才会大胆地开口说话,充分表现其天真无邪的天性,才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如:我在中班教学活动《小鸭的一家》,这一活动中始终提供着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老师甜美的声音,灿烂的笑容,像阳光般温暖着孩子的心灵,活动并营造了一种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用点头、抚摸、拥抱、竖起大拇指等支持、鼓励、肯定幼儿,使幼儿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并且增进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因认识水平不高,且游戏角色各不一样,往往是没听懂或没弄清规则,出现一片混乱的现象。若采用情景创设法,则形象明了,浅显易懂,幼儿很轻松就能弄清楚游戏规则和要求,这就有利于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与同伴交往、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游戏情境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幼儿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如呈现语言材料前,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又如在小班体育活动中时,我创设了小兔拔萝卜的情景练习双脚行进跳、跨跳的技能;创设了蚂蚁搬食物的游戏情境,练习了手膝着地爬、后退爬和匍匐爬的技能,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练习了技能,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例如语言活动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以后,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述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
四、研究反思:
1、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情境教育所创设的情境,首先注意渲染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从关注活动到产生对活动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然后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中。情境教育注重“情感”,同时又提倡“学以致用”,并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使幼儿的认知、思维、情感、能力内化为其自身的心理品质。
2、总之,在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情境,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具有实效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努力使教育教学真正达到《指南》提出的目标要求。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美术活动等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教育活动的乐趣,并且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巧妙设置的活动情境,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但幼儿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是不稳定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凭借情境,利用幼儿已经被激起的热烈情绪,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理论中得到升华,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