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阅读训练之概括阅读主要内容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肖涛
[导读] 概括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还是考试测验或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概括能力都极为重要。
        肖涛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518030

        概括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还是考试测验或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概括能力都极为重要。本文笔者尝试就阅读中的概括能力训练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操作。
关键词:阅读概括能力 概括训练
一、阅读概括方法
(一)、题目扩充法:一 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
        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二、概括主要内容的格式:
A:写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感情?
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描景:本文通过写某地方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
D: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三、阅读概括专题训练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 -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向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练习1: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总结: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

练习2: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总结: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十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3、课题扩充。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4、归纳 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 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
练习: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翻译: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学生概括                                        
总结: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练。
练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史记》
        翻译: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学生概括                                   
5、提问整理法。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
练习: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小孩被带进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对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学生概括:                         
?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时可先问:这段写谁?干什么??(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然后整理答案,归纳为: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他派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
        总结:这种归纳段意的方法常提出的问题有:“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等等。
总结:训练学生概括的方法还有很多,落实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M《整本书阅读六项核心技术》 邓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M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吴欣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