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变凤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十中学 030600
摘要:道德与法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在内容选择生活化、人物的榜样性、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和教师自我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实效性
引言
初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三观近乎形成,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走向错误,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比较迷惘,非常希望可以获得外界地指导。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些人认为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所以说就不是十分重视,这个时候培养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就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较为枯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可是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有的时候并没有遵守这个理念,还是对课本上面的内容进行照抄,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够从学生本身出发,在教学的时候一味的督促学生记笔记,可是这些笔记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前提之下是不可能记好的。品德课本身就是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在学习时候兴趣不是十分强烈,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课本上面的知识。
(二)道德与法治认识有偏差
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定的偏差,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有很大的偏差。现在的教师都重视学习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一些教师过分重视成绩较好的同学而不喜欢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所以说很多的成绩不好的同学都会产生一些厌学的思想。一些水平不高的同学融不进去学校学习的氛围,想学习也没有人可以请教,一些学生就会想出来一些坏主意,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看一些对上课没有用的书籍,这也是因为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很大的偏差。
(三)道德与法治目标不清楚
在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算是有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也与教学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契合,这就会造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系统性。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随着教师地感觉走,主要就是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学校有卫生问题的时候就进行卫生教育,在出现纪律的时候就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出现打架问题的时候就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这就是说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普遍有功利性存在。
(四)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初中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比较重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就会比较薄弱,而且学生本身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也认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比不上学科教育,大家也不愿意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研究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样一来,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没有办法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
二、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关乎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就是对师生关系最好的解释,当学生可以亲近教师,感觉教师可以成为自己朋友的时候就会自己主动的亲近教师,愿意聆听教师的讲解,教师阐述的道理自己也会用心的去理解,在课间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就会自己主动的向教师进行询问。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思想,让学生的思想在班级中与其他的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当学生的观点正确时就需要给与学生表扬,当然了,学生的思想错误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不断的激发学生兴趣。
(二)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味的在课堂上面讲解知识,学生坐在下面被动的听,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他们的思想只会受到极大的压抑,不能够发挥主动性。当然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案例教学法通俗的来说就是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某一情景的描述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种由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处理教材与案例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出现的理论教师必须要找到十分贴切的例子才可以,因为生动鲜活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想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就必须深刻的研读教材,教材透彻与否关乎自己案例选择。案例的选择重要,那么案例中角色的人物关系更是十分重要,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作为主体,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观点。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一个解惑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教师在一旁可以带动案例的进行节奏,在案例进行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以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地看法,不要让案例过程出现“间断”,教师要保障案例顺畅地进行,并且让学生在其中可以学到一些知识,这样案例教学法才算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结束语
简言之,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调动学生兴趣十分重要,兴趣的大小关乎教学成功与否。所以教师必须要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担任起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教育,然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华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71-72.
[2]陶艳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高考,2019(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