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528231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中,如何开展龙舟特色教育,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探索龙舟特色教育的策略。方法:搜集有关高校龙舟运动和龙舟队伍的现状,了解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走向,提出开展龙舟特色课程的建议。结果:高校开展特色龙舟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传承发展龙舟文化,建成学校特色运动品牌,建成学校特色运动品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多样化,是传承与发展龙舟文化的重要阵地。结论与建议:高校为开展龙舟特色教育,需要建设高水平的龙舟运动队伍,深化课程改革,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大力发展高校龙舟品牌赛事,加强对龙舟运动的科学研究,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龙舟特色
龙舟运动是我国传统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特色的民间传统水上运动,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龙舟运动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宗教文化、爱国文化、节日文化等。龙舟运动具有独特性,体现了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培养民族文化认同以及民族精神中有独特的价值。因此,龙舟运动一直得到广泛推崇。上世纪末,龙舟运动进入校园迅速发展,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高校是传承与发展龙舟运动和龙舟文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传统龙舟运动的参与中,高校成为重要的力量,不仅促进了全国各高校龙舟组织的交流合作,也提升了龙舟运动的影响力。高校开展龙舟特色教育,不仅是对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校园文化,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也可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文化宣扬作用。高校要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龙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龙舟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1高校开展特色龙舟运动的意义
1.1传承发展龙舟文化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开展特色龙舟运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龙舟文化与精神。高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龙舟传承提供优秀的人才。高校可以通过龙舟运动队、龙舟课程等方式,推动龙舟运动的传承。让学生了解龙舟文化,龙舟基本技术等。一些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龙舟教练员工作,或者直接进入龙舟职业队。体育竞技和文化同等重要,发展龙舟运动,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从而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高校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有人才保障,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管理等人才[1]。通过高校进行传统龙舟文化的教学,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学生可以学会龙舟竞赛规则、鼓手技术、舵手技术、划手技术等。可以为龙舟运动培养水上运动专门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等。并且能够创新研究龙舟运动的器材、技术等,推动龙舟的现代化发展。我国龙舟运动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中间由于特殊时期一度造成文化中断,但随着各地方龙舟协会的成立,全国龙舟赛的开展,部分高校组建龙舟运动队,开设龙舟选项体育课。大力推广中华龙舟大赛,进一步传播龙舟运动,展现东方体育文化的魅力。
1.2建成高校特色运动品牌
高校开展龙舟运动,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充实校园体育文化。打造学校龙舟特色运动品牌,形成特色龙舟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龙舟运动在现代体育活动中也有重要的价值,符合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龙舟运动进入高校,可以带动兄弟院校共同开展水上项目,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凝聚力
现代大学生体质下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手机游戏中解脱出来,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和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龙舟运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龙舟运动中,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每个人尽力划桨,锻炼学生的协调性、耐力、上肢力量等。划龙舟需要一定的口号,具有良性的运动氛围。龙舟运动是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在整条船上,需要各负其责,各分其工。划手提供动力,鼓手下达命令,舵手负责掌握方向。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学生们达到良好的配合。
1.4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多个场合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提到文化自信问题。十九大中也提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思想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认同与尊崇。我国历史悠久,具有灿烂的中华文明及优秀的中华文化。进入现代之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当前内外复杂的形势下,文化自信的培养十分重要[4]。龙舟运动兼具历史传承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特征,含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高校开设龙舟特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2高校开展龙舟特色教育的对策
2.1建设高水平的龙舟运动队伍
高校龙舟队在龙舟特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建高水平的龙舟运动队伍,可以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提高学生的凝聚力。近年来,大学生体育协会龙舟分会、中国龙舟协会积极推广龙舟运动。每年举办的龙舟赛事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国际性的龙舟赛事。促进龙舟运动的蓬勃发展[5]。龙舟运动的参与队伍不断增多,并且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大型龙舟赛事吸引了各类媒体、电视台等的关注。高校龙舟队有良好的竞赛作风,优异的成绩,相当于直接宣传学校,提升高校龙舟的影响力,促进高校龙舟品牌的建设。学校要精选龙舟队伍人员,形成校园体育水上运动的文化氛围。为锻炼队员,要积极参与各种比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通过学生会招募同学,或者印发招募广告,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根据龙舟运动的特点进行人员选拔,主要考察800m、50m,有良好的长跑耐力,以及长跑耐力。然后进行龙舟训练,使队员学习动作技能,同时不断提高基本的身体素质。
2.3深化课程改革
高校开展龙舟特色教育,需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龙舟特色课程。高校学生运动人才众多,并且有丰富的体育师资力量。高校要提倡民族传统项目进入课堂,推进相应的课程改革。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包括龙舟在内,将课程建设与龙舟运动品牌建设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的龙舟校本课程。
高校可以开展龙舟通识课。通过通识课,在学校推广龙舟运动。在文化复兴的大潮流下,作为传统文化的龙舟运动,应该进入学生中间[6]。使龙舟运动成为学校的标志性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同时,带动学校水上休闲项目发展。开设龙舟通识课,挖掘有潜力的龙舟运动员,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普及龙舟运动的基本技能,以及龙舟文化。
高校可以开展公共体育龙舟选项课。发展现代高端时尚体育,形成学校特色。拓展学生体育课的选择范围,不再只是田径类、球类等运动。
根据学校的有利条件,合理设置龙舟运动课程。明确龙舟运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对统一的龙舟运动教学教材。制定龙舟运动教学大纲,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制度保障[7]。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场地、器材。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龙舟特色教育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学校紧紧围绕“全国大学生龙舟运动基地”平台的建设,加强“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佛山丰富的龙舟文化和资源,积极探索“课程建设”、“训练科研”、“基地建设”、“地方协同”的龙舟运动“四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并在广东省高校中率先开设“龙舟”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高校建设特色龙舟队伍,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水域维护、龙舟队伍的设备、外出参赛、平时训练等,都需要资金。龙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高校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创建教体结合模式、社会赞助等等。目前,不少高校的龙舟队伍是高校独立开展,学校体育部或体育学院承担龙舟队伍的费用。包括外出比赛、日常训练经费等,与外界联系较弱。学校容易控制龙舟队伍的发展力度、工作运转、协调训练和参赛等。通常在龙舟队伍组建初期,影响力不大,竞技水平不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同时,学校领导决策、财政状况、发展政策等,对龙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高校可以采取企业赞助模式,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支持。不仅可以促进龙舟队伍的发展,也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企业赞助大部分是参赛冠名,受龙舟运动发展水平影响,长期赞助或长期合作的比较少。
高校可以与俱乐部合作,探索龙舟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高校需要社会资助发展体育。高校的科技支持、人文环境,是社会体育所需要的[8]。高校龙舟队伍与俱乐部合作,对竞技龙舟运动来说是重大的变革,可以推动高校龙舟事业的发展。比如广东汕尾仁荣龙舟俱乐部与聊城大学龙舟队合作。高校与社会俱乐部合作,可以迅速提高龙舟队伍的竞技水平,提升龙舟队伍的竞争优势。
开展龙舟运动资金投入较大,并且受环境因素的限制。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共建,打造地方特色龙舟运动和龙舟文化。我国重视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关注龙舟运动。高校联合当地政府,不仅可以打造特色龙舟学校,也可以打造城市体育品牌。比如山东省日照市与本地高校联合,提供训练场所、装备等给高校龙舟队伍,积极打造城市“水上运动之都”的形象。
2.4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
高校需要加强宣传,提升学校龙舟运动的影响力。现代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比如建立龙舟运动网站,使人们关注学校龙舟运动的活动动态,了解相关赛事。以宣传龙舟文化为主题,为龙舟爱好者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2.5大力发展高校龙舟品牌赛事
龙舟运动竞赛可以提高龙舟队伍的竞技水平,也可以提升学校龙舟运动的影响力。高校要积极发展竞赛龙舟品牌赛事,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龙舟运动的团结协作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9]。同时扩大品牌效应,吸引社会各界的支持。抓好选拔组建、训练竞赛、日常管理工作。在端午节或其它时间,都可以举办龙舟比赛。
2.6科学研究
为保证龙舟运动的科学化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技法精华,以及文化内涵。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现代划船竞技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完善龙舟运动理论体系。促进龙舟运动的现代化、国际化。探索龙舟训练竞赛、课程建设、龙舟文化等内容。
2.7学生社团
高校中基于学生自愿形成的群众组织就是社团,体育社团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成立龙舟社团组织,或者大学生龙舟协会。社团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阵地,对龙舟运动的推广有重要的作用。社团要广泛招收会员参与。龙舟社团会员可以打破年级、学校的界限。只要对龙舟运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纳入其中[10]。制定规范的协会章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组织龙舟运动主题活动。同时进行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龙舟社团管理者不仅要有社团管理能力,还需要掌握龙舟运动的技术技能、基本知识、组织竞赛常识等。社团中可以设置龙舟指导老师,向成员普及最前沿的运动技术和技能。通过社团文化建设,带动提高整个学校的龙舟运动水平。
3总结
总之,龙舟运动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龙舟运动也受到关注。作为一项特殊的水上运动项目,龙舟运动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发挥高校的作用。我国高校龙舟运动训练特征、运转模式多样,在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在龙舟特色教育中,要加强文化引领与宣传,吸引社会资助与支持,构建特色龙舟课程体系,选拔龙舟队伍人才,发展高校龙舟品牌赛事,促进龙舟运动普及化、专业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永鹏,聂晓梅.龙舟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6):227,229.
[2]叶金勇.厦门龙舟运动项目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6):49-53.
[3]曲永鹏,聂晓梅.现代社会条件下江苏省高校开设龙舟课程的瓶颈和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65-166.
[4]张一龙.高校赛龙舟体育运动竞技与普及推广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2):64-65.
[5]彭响,刘如,李佳川.批判与重构:汨罗龙舟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城市学刊,2019,40(6):39-44.
[6]徐仰良.江苏省本科院校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62-163.
[7]殷珺,何卫东,郭洪光, 等.广西龙舟民俗文化发展研究 ——以桂林龙舟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8,(10):50-54.
[8]贾书申,高晓峰,贾梓彬.我国高校龙舟竞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113-117.
[9]张骁鸣,黄秋芬.把日常的还给日常:从龙舟赛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J].旅游学刊,2019,34(5):7-9.
[10]孙杰,谢军.依托地方特色的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探索与实践——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70-171,174.
作者简介:
徐煊,男,1969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籍贯广东省广州市,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