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广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36
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浦东新区15104名成年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实施肿瘤社区防治服务。在这一基础上对比2019年与2018年的肿瘤发病率。结果:浦东新区2019年的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2018年的肿瘤发病率。结论:采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进行社区肿瘤防治,能够有效降低社区居民的肿瘤发病率。
关键词:肿瘤防治;社区服务;肿瘤发病率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一背景下,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针对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肿瘤疾病,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防治。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在本文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就是肿瘤社区防治服务这一新型工作模式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浦东新区15104名成年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有男7562人,女7542人。研究对象年龄19—78周岁,平均年龄45.7±4.8周岁。为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中排除了研究开始时(2019年1月1日)已经患上肿瘤并处于治疗阶段的患者。
1.2方法
本次采用的肿瘤防治工作模式为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具体来说,该工作模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工作目标。在本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中,将肿瘤的防治确定为重要任务,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肿瘤防治工作机制。(2)建立肿瘤防治工作机制:具体来说,本次采用的肿瘤防治工作机制为三级预防工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肿瘤防治工作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的差异,对其肿瘤患病风险进行评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肿瘤患病风险等级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针对三个等级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差异化的肿瘤防治服务措施。针对风险等级最低的1级研究对象,采用的肿瘤防治服务模式以健康宣教为主。针对风险等级相对较高的2级研究对象,采用的服务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和生活习惯指导。而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3级研究对象,采用的服务方式不仅包括健康宣教和生活习惯指导,而且包括定期体检服务,同时为其提供在肿瘤预防方面有一定作用的营养食谱和保健品。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研究对象的肿瘤发生率。具体来说,就是在本年度患上肿瘤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而针对不同年度浦东新区的肿瘤发生率,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在肿瘤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结果
通过统计发现,在2018年,浦东新区共有成年常住居民15079人(不包括2018年1月1日前已患上肿瘤且并未治愈的患者),其中有21人在2018年患上肿瘤,肿瘤疾病发病率为0.14%。而在2019年,浦东新区15104名研究对象(不包括2019年1月1日前患上肿瘤且并未治愈的患者)中,有12人患上肿瘤,肿瘤发生率为0.08%。
对比两年度的肿瘤发病率可以发现,利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进行肿瘤防治的2019年,浦东新区的肿瘤发生率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了42.9%。
3.讨论
作为最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病,肿瘤议程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肿瘤细胞扩散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在这两种肿瘤疾病中,恶性肿瘤具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而部分类型的良性肿瘤也会在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前提下转变为恶性肿瘤。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有效的肿瘤防治。
在本研究中,制定的肿瘤社区防治服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在上述措施中,确定工作目标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将肿瘤防治工作确定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并在这一基础上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更多的精力和人员投入到肿瘤防治工作中。从这一角度上看,该措施是保障肿瘤社区防治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肿瘤防治服务工作机制,一方面能够对本社区居民患上肿瘤疾病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便于实施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该措施能够确保具体的肿瘤防治服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可以说,上述两方面的具体措施能够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肿瘤的防治效果方面,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实施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之前,浦东新区2018年的肿瘤发生率为0.14%,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在采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进行肿瘤防治工作之后,2019年,浦东新区的肿瘤发生率就降低到了0.08%。由此可见,本研究中制定的具体服务措施在帮助社区居民预防肿瘤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说明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具有比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措施的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需要针对本社区中居民的具体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精准的肿瘤筛查。在筛查过程中,需要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详细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信息。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调查和了解其家族病史。只有前面了解和掌握了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才能确保针对所有社区居民实施全面的肿瘤防治服务。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浦东新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需要针对现有的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措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不断提升其系统性与科学性。在这一基础上,浦东新区的肿瘤发病率势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会产生较大的威胁,因而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防治。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采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进行肿瘤防治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说,该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社区中居民的具体情况和肿瘤发病风险,而且能够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健全的肿瘤防治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肿瘤的目的。在采取该措施的基础上,社区居民的肿瘤发病率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从这一角度上看,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具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乐,杨森,谢木金,吴介元,葛许华,高勇.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常见恶性肿瘤防治的效果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2):214-216.
[2]周红艳,刘明艳,郑靖,王卫东,王紫霓.成都市龙泉驿区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7):1029-1033.
[3]李雪,许惠根,黄道连.血清AFP、CEA和EBV-IgA联合检测在社区居民肿瘤防治中的作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07(04):107-109.
[4]吴红女.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来源途径及宣教效果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