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I及GS水平的表达和发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李聪
[导读] 目的 分析Hp(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I

        李聪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目的 分析Hp(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I(胃蛋白酶原)及GS(胃泌素)水平的表达和发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期来院进行病理及胃镜检查的健康检查者51例为参照组,对比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水平的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均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含量水平越高,发病的几率越大。因此,可以将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的含量水平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水平表达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生主要由于胃液的消化有关,随着现代人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变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造成侵犯后,黏膜的屏障功能随之下降,导致多种癌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消化道中,G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胃泌素”的胃肠激素,能够对正常的黏膜生长起到刺激作用,改变对胃蛋白酶原的抑制性,对胃黏膜的炎症发生起到促进作用[1]。鉴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水平的表达和发病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期来院进行病理及胃镜检查的健康检查者51例为参照组。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1:20,患者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5±20.35)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9:22,患者年龄在3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8±20.48)岁。所选研究者肝肾等重要器官无严重功能不全,未合并其他慢性或急性疾病。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检查者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和胃泌素水平检测均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患者于清晨空腹来院进行抽血,抽血量为3ml,将血液样本分别标记送检,胃蛋白酶原Ⅰ含量使用PGI ELISA 试剂盒检测,胃泌素水平使用GS ELISA 试剂盒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及相关规定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检查后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和胃泌素的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胃和十二指肠发生,属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的病菌,在胃部和十二指肠等多有寄居,是引发癌前疾病的关键因子。在早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者会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随着感染的加重,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和癌前病变等逐渐出现,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2]。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胃蛋白酶原始终存在并产生着改变。胃蛋白酶原Ⅰ的产生和胃黏膜中泌酸腺细胞有关,而其含量的多少会随着胃黏膜病情的加重而出现改变,因此对于胃黏膜的变化情况有着表达作用,通过进行PGI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胃部的病变情况。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会促进胃蛋白酶原的表达,导致其含量的增加,进而促进胃泌素的分泌,而胃泌素对于胃酸的产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胃酸分泌的过多、生长抑制素的分泌和功能性减弱、胃蛋白酶的含量增高,都会使得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破坏性的增强,导致胃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加剧[3]。胃泌素和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因子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简单来说:炎症因子会损伤胃黏膜,提高胃泌素的分泌量,使得胃酸在胃液中的含量增加,进而促进胃蛋白酶原的释放,逐渐加重黏膜和胃壁等受到的损伤,最终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4]。本次研究即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水平的表达和发病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血液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均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当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时,患者血清中这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提升。除此之外,有学者使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的含量对于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有明显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重大,可以用于临床诊疗。
        综上所述,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含量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含量水平越高,发病的几率越大。因此,可以将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的含量水平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月年, 严健国.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与PGI、GS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8, 30(2):207-208.
[2]华勇.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8, 38(5):348-351.
[3]巩会杰,张逸强,李东方.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的影响[J].传染病信息,2018, 31(3):264-266+270.
[4]丁德敏.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细胞因子、α-防御素水平变化的关系[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 36(4):570-5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