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 潘泽举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潘泽举
[导读] 摘要:本文将通过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与安全注意事项予以阐述。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将通过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与安全注意事项予以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1绪论
        高支模就是大型框架建筑构架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高度超过5m,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的总称。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总建筑面积为87265.64m2,其中1#楼为15+1层,建筑高度为49.36m,建筑面积为13223.87m2,该住宅楼一层为商铺,楼层最高部位的高度为6.4m。下面以1#楼的一层商铺为例,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2.2高支模检查与楼面支顶安装
        高支模安装具有专业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在安装支架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支架及模板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向现场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模板支架安装工序能够顺利进行。当确立模板体系,明确模板各项参数值后,进入楼面支顶安装工序,首先由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水准仪与全站仪等工具测量楼面标高,在得到精准的标高数据后,开始安装楼面支架。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需要事先测量脚手架的水平与垂直位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并遵循“两侧同时搭设”的原则,保证安装工序同步,在搭设每一节脚手架时,作业人员必须对脚手架的牢固度进行检查,确定连接点是否锁死。另外,脚手架的所有立柱应当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上,这样,能够保证脚手架的垂直方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3高支模验收重点
        (1)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
        (2)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4)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5)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6)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7)扣件扭力符合方案要求,使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扭力在40牛.米~65牛.米;h危险区域内抽检大于80%,危险区域外抽检大于20%以上。
 
        支架中的危险区域应采取加强措施;从封顶杆位置往下HD的区域为危险区域:
        ——当H<8m,HD=2h;
        ——当8m≤H≤10m,HD=2h并≥3m;
        ——当10m<H≤15m,HD=3h并≥4.5m;
        ——当15m<H≤20m,HD=4h并≥6m;
        ——当20m<H≤25m,HD=5h并≥7.5m;
        ——当25m<H≤30m,HD=6h并≥9m;
        ——当30m<H≤40m,HD=7h并≥10.5m。
        2.4混凝土浇筑工序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堆载,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必须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架体基础沉降、架体变形进行监控,基础沉降、架体变形应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2)高度4m以上的柱、墙(含剪力墙)等竖向混凝土结构必须先浇筑,待混凝土达到一定承载强度后,再浇筑梁、板等水平混凝土结构。
        (3)混凝土浇筑应从梁、板两端往中间对称浇筑,梁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楼板局部堆置厚度不得超过楼板厚度100mm。
        2.5模板拆除工序
        模板拆除是整个施工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当支架整体结构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强度满足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对模板进行拆除作业。对于高支模施工而言,模板拆除需要在高空完成作业过程,这就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详细说明正确的拆除步骤,首先需要搭设一个稳固的支撑作业平台,并由上至下进行拆除,不可颠倒顺序,最后安装的构件需要先行拆除,最先安装的构件则最后拆除。拆除后的模板及相关构件按照编号进行分类摆放,同时,技术人员应当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对于能够重复利用的模板,及时做好记号。
        3高支模施工中的问题点分析
        3.1脚手架顶托座伸出长度超标
        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应超过200mm;顶托厚度直径不得小于36mm;自由端高度不应大于700mm,并且自由端顶部下设横纵扫天杆(封顶杆);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将顶托座的长度延伸至50cm以上,并且没有加设水平拉杆,导致顶托座或者底托座不垂直,使脚手架的承载力大幅下降,进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3.2支架偏离以及支顶间距不准确
        在搭设脚手架前,由于施工人员未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导致在施工放样阶段,梁位与支顶位置放样不准确,出现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进而埋下了安全风险隐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督促施工人员。
        3.3加固处理不及时
        众所周知,高支模施工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搭设模板之前,必须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质量缺陷,应当及时予以加固处理,并遵循“边搭设边检查”的原则,完成一道搭设工序,检查一道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否则,当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采取加固措施,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施工投入,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4检查不到位,监督力度小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与监督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盲目进行施工作业,继而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给施工企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名誉损失。
        4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
        4.1严把材料关,加大质检力度
        脚手架的材料质量与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严把材料质量关,在采购材料时,应当认真核实供应商的资质证书,材料的合格证书,质量验收报告等材料,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采购环节。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指派专业的材料质量检查人员对使用的材料进行现场核验,及时发现材料质量缺陷,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另外,质量检查人员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4.2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在搭设脚手架时,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在施工区域外围应当施划警戒线,设立警戒区域,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警示标识。其次在警戒区域外围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防止外来人员入内,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用来人员进出、材料进出的安全通道,以保证施工人员与外来人员的安全。最后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测脚手架的各项力学指标,当检测结果与规范要求存在差异时,必须及时予以处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翁文辉.关于房建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砖瓦世界,2019(24):54.
        [2]赖煜新,王志强.房建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214.
        [3]郭金平.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魅力中国,2020(15):341~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