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王坤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进步迅速,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钢筋混凝土技术从源头来讲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1848年一位法国园丁建造钢筋混凝土花盆时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172年。然而钢筋混凝土技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内容。钢筋混凝土技术理论从最开始的弹性理论设计把弹塑性的钢筋混凝土当成弹性材料到如今21世纪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论早已不满足只是做一个坚固的花盆。当今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因素定为随机因素,以统计学为基础,依靠计算机完成复杂运算,依托不断发展的新材料、新工艺,建筑在大跨度高层的方向上不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也得到了快速腾飞,而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分析和严格把控。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等,都会建筑工程的整体产生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鉴于钢筋混泥土在整个施工中的基础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混凝土本身的材料优势、结构优势、制作优势,并针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期为今后的施工作业提供参考意见。
1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1外观缺陷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由于局部砂浆较少且软,鹅卵石比较多,鹅卵石之间出现鸿沟,形成状如蜂窝般的裂缝或小凹槽,表面粗糙。此外,由于模板定位不准确、模板表面存在硬性物质、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骨料级配不当、后期养护不到位等缘故,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麻面、表层酥松脱落等外观缺陷,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1.2钢筋缺陷
在钢筋混凝土设计方案中,铸件与钢筋距离过远,导致钢筋靠近模具,没有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或者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导致钢筋因为人工振动,发生位移或变形,出现钢筋外露的质量问题。此外,在钢筋焊接中,普遍存在缺焊、未完全焊透、砂眼等质量问题,在钢筋绑扎中,存在钢筋位置不正确、弯起筋数量不足、绑扎稳定性欠缺、主筋锚固长度不达标等质量问题。
1.3构件开裂
构件开裂属于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质量问题,受到混凝土搅拌不充分、骨料质量不达标、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达标、钢筋锚固长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浇筑完2到3个月后,结构表面会出现斜裂纹、垂直裂纹、沿钢筋分布的裂缝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等。
2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实践中。钢筋混凝土的优点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钢筋混凝土本身的材质优势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为钢板或者钢筋,其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本身不仅强度高,其抗压性也十分优秀,运用于建筑中,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砂石等材料之间,还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使得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具备多种材料的优势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建筑的建设成本。
2.2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优势
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整体上还具备较好的整体性的结构性能优势。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防爆抗震等特点,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建筑物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2.3钢筋混凝土的制作优势
钢筋混凝土的制作主要包括钢筋和混凝土两个部分,对于钢筋,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采购即可,而对于混凝土,则根据技术标准,对水泥、骨料、水等进行拌和即可得到。总之,制作钢筋混凝土的材料都相对容易获得和制作,能够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普遍地应用和实现,有利于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进一步促进建筑整体的施工效率提升。
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
3.1混凝土结构孔洞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孔洞的防治关键在于确保工程实际的配合比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因此防治措施首先是设计配合比不得套用经验配合比,应该在实验室中经过严谨的计算和试配,使其能够满足强度、性能以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其次应该在原材料的角度上确保原材料经过严格检验,具备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妥善处理,使得原材料的性能复合实验配合比的要求。接着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和的应该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如果是采用路拌法时,应该控制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以防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
3.2混凝土表层蜂窝麻面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混凝土表层蜂窝麻面的防治关键在于确保模板拼缝应严密无缝隙、不漏浆,拆模时模板跟混凝土的顺利分离。因此首先应该将模板表面的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之后搭接模板时控制搭接拼缝的严密性,万一有缝隙,必须用油毡纸、腻子粉或塑料条进行封堵。接着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再均匀涂刷隔离剂。最后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再进行拆模。拆模后表面尚需作装饰层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3.3防止漏筋
防止漏筋的关键在于确保钢筋能够被混凝土完全包裹。因此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与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要求十分重要。应该加强检查,如果发现钢筋下坠或外移,必须及时纠正。对于钢筋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应根据规范要求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为了防止漏浆导致漏筋的现象发生,模板必须搭接严密无缝隙且充分湿润。
3.4防止连接部位的质量缺陷
防止连接部位的质量缺陷除了施工前要及时的将清理柱跟和剪力墙模板根部的所有的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外,关键是要掌握混凝土浇筑的顺序与方法。首先要在柱墙连接的位置浇筑50mm厚度的砂浆,然后分次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0mm,然后进行充分振捣,接着才可以进行下一次浇筑。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避免模板侧面和底部漏浆的现象,提升连接部位施工质量。
3.5混凝土浇筑
检查钢筋成品质量,审核模板搭建质量,达标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施工。按照配料单进行配料计量控制,测定水泥强度、水泥活性及沙子水分系数等,根据原材料变化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将各类原材料按照工序标准加入进行搅拌,把控住搅拌时间,采取加冰拌合、冷却拌合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缩小形变,搅拌完,由专业的混凝土质检员对成品进行检测,同时搅拌场所应尽可能靠近施工场所,最好在运输途中搭设遮盖棚,以免阳光暴晒或者是淋雨。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若达标即可开始下料,控制好下料的厚度和高度,确保混凝土分层厚度不超过5分米,静置一段时间,进行振捣施工,严格把握振捣时机频率以及机械进入混凝土的深度,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可应用小直径振捣棒,采取快插慢拔、直上直下的振捣方式,停留时间为20至30s,有效振捣能够减少混凝土表层的气泡,确保混凝土质地均匀,以防混凝土离析。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引起施工团队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在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技术分析,并找到其中的技术关键点,进行相应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处置。
参考文献
[1]李笑磊.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9):124-125.
[2]王元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