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19期   作者:杨涛
[导读] 基于如今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的情景,市政公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时代逐步发展
        杨涛
        陕西空港市政配套管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基于如今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的情景,市政公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时代逐步发展。原本的市政工程建设投资方不仅仅只有政府,现在还加入了企业和其他的社会资本投资。在进行建设市政工程时,原本的负责单位也由施工单位变成了政府、社会和多方投资企业单位共同合作并管理,有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即便在多方监督下,市政公用工程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质量问题。本文就目前市政公用存在的质量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
        1 明确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1.1兼顾施工进度与现场勘察
        控制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应坚持以工程质量为第一原则,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为主,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对现场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处理现场工程质量问题。
        1.2加强过程控制
        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达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明确投资方与建设方工程施工合同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程质量不符合建筑工程标准,应严禁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项工程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施工工程质量。
        1.3强化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施工质量与后期工程维修工作负责。施工单位必须接受建设单位的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竣工后,工程甲、乙双方需要对工程的隐蔽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隐蔽工程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 项目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控制意识没有被完全的接受
        市政公用工程的建筑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步骤,主要分为设计、监督、施工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但是在多数的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单位看来,质量控制体系只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余的步骤并不需要贯彻落实质量控制的措施,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不但降低了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的程度不够,例如倘若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不进行质量控制,不能在日后正常的使用,那么整个市政工程的安全系数将及其的低,严重时将导致整个市政建筑都失去了其原始设计的作用。
        2.2 施工过程的技术问题
        市政工程通常都是在市内重要的交通或者区域进行,但是由于施工本身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不完全封闭施工的情况,会出现不相关的工作人员和车辆的随意出入,这些都会导致施工空间的缩小。如果市政公用工程是针对道桥工程建设,那么还会有各种地下管道的修建,这些管道通常比较复杂,都会对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施工环境无序化,难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而且还可能会增加施工难度。因为有时候施工空间的狭窄,会导致机械难以进行作业,只好采用人工施工,不仅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而且还可能影响施工质量。
        2.3 施工环境
        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施工环境对整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直接关系着施工能否稳定进行。因此,须对现场环境导致施工进度及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其既包括当地的人文环境、施工劳动环境、施工用具等基本内容,也包括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在施工过程中,天气因素对施工人员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显著。在炎热高温的酷暑天气,对需要进行室外施工的市政公用工程对施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若长时间需在烈日下进行专业的施工操作,将会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施工人员在身体不好的状态下进行施工作业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3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做好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提高对市政公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重视程度,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招标文件,选择高质量的施工单位。在设计环节需要详细的进行地质考察和数据的测量,做好现场环境的分析工作,才能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时调整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对于施工进度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各个环节的施工和衔接,确保在工期内顺利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针对工程应当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确保各个环节中质量管控的落实情况。
        在施工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成本控制工作和工程的具体要求,深入市场进行调查,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保障施工材料的优良性能。一般市政公用工程,会选择长期合作的生产厂家。但是必须要对每项材料进行出厂合格证的检查。并进行抽样检查,做好质检报告的审核工作。在材料进场之前也需要进行抽查,来确定每批次的质量情况。
        3.2 加强市政公用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要想做好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程各参与单位需要做好每个阶段的质量管控。对于设计单位而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设计,充分考虑现场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现场突发状况,做好及时的处理和更改,保证设计的完善,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好基础。施工单位则需要从人员、材料和机械等方面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在工程施工前期,需要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认识,编制完善的质量监管体制和质量管理文件,为后期施工做好人员准备。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材料设备的实验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的合格和建筑设备的完好。对于建筑设备而言,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大型机械的入场、就位、使用和监督等工作,配备技术娴熟人员进行操作。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进行施工,运用新型的建筑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奖惩,全方位地做好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
        3.3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完善施工现场的制度
        制度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油一定的作用。制度的完善,可以为现场的管理提供一个规范的标准,提高效率。质量检查应着重于重要和关键的质量工序。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3.4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从而强化工程质量。在施工前期,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号召,使他们自身具有质量管控的观念,使他们牢记质量问题,将质量问题放在施工活动中的首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现代化建筑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建筑理念、建筑思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施工人员应不断的与时俱进,掌握建筑新理念,学会建筑新技术,运用到市政公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培训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同项目的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能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能力进行划分,科学的进行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市政项目工程。
        4 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市政公用工程使用功能的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时常有质量问题的暴露,以最常见的排水管道工程为例,在排水管道施工结束并投入使用后,常有排水管道断裂泄露、排水不畅、水倒流和排水管道上覆路面发生沉陷或变形的后遗症,这是由于在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没有充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结果,因此在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岳建国.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初探[J].居舍,2017(21):130.
        [2]李建华.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14):174-175.
        [3]施健,朱慰明,施建荣,王浩翔.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