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地方传统音乐如何进入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申建博 李蓉 穆怀厚
[导读] 地方传统音乐非遗是一个民族的珍贵财富。
        申建博 李蓉 穆怀厚
        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   050000
        摘要:地方传统音乐非遗是一个民族的珍贵财富。本文从国家级地方传统音乐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的基本内容作为主要的切入视角,主要分析地方传统音乐"好花红调"的经典作品《好花红》的艺术特征,探析如何将优秀的地方传统音乐融入到学校音乐课堂的新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布依族民歌;地方传统音乐
引言:
        地方传统音乐在音乐课堂中推广与普及是地方传统音乐进入音乐课堂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地方传统音乐教学,消除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又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上各地的传统的音乐艺术呢?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此也做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一、地方传统音乐解读
        地方传统音乐非遗是"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地方传统音乐"不同的文化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国内很多著名学者对"地方传统音乐"概念都做过相应的总结,如音乐学家田联稻先生、音乐学家董维松先生、王耀华、杜亚雄等在相关文献进行过分析与概述。但是大部分音乐学者还是认同董维松对地方传统音乐所下的定义。地方传统音乐是指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其中地方传统音乐包含有各种分类,如宗教音乐、民间音乐、民间曲艺等。
二、地方传统音乐"好花红调"文化内涵
        要想让地方传统音乐真正的融入音乐课堂之中,就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下面就以"好花红调"为例来讲述地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一)地方传统音乐 "好花红调"
        我国的地方传统音乐"好花红调"在政府相关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目前这一项目有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传承人各一人,他们担负着这首地方传统音乐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此音乐风格婉转动听、曲调迷人、多属于平腔山歌风格,多以四声或五声小调式为主。
(二)地方传统音乐"好花红调"同宗同源民歌简述
        "同宗同源"民歌,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其基本含义,所有的变化和发展的结果都来自同一母体产生的变体。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一书中,给同宗民歌下了一个较权威的定义。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据文献资料和笔者采风了解到,目前同宗同源的歌曲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首以上,音乐风格基本保持了地方传统音乐特点,旋律千变万化,其中以《好胡红》最为著名和最具代表性。
 (三)地方传统音乐《好花红》分析
1.从音乐形态分析《好花红》艺术特点
        国家级地方传统音乐代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是最经典且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且,《好花红》曲式结构为单乐段组成。1~8小节为第一乐句,9~16小节为第二乐句,两个乐句构成规一个乐段;每个乐句又分为4个乐汇,两小节为1个乐汇,4个乐汇间又形成了起、承、转、合结构。这首歌曲为四声e羽调式,旋律骨干音为角音和羽音始终贯穿整个曲调。旋律主要采用级进与跳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级进为主,跳进为辅。这是一首根据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改编最为成功的作品,采用了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根据布依族经典风格调式特征以及唱腔特点运用现代创作手法进行的二度创作。


三、地方传统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分析
        学校课堂是传播文化的最强阵地,将地方传统音乐融入学校课堂有效地增加了学校音乐课堂的活力。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一)编著音乐类非遗校本教材
        教材是组成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布依族民歌有自己的人文历史,布依人有着自己的人文情怀,"好花红调"有属于自己的同宗民歌几十首。把它们编成教材或者编进教材,走进课堂,让民歌动人的旋律得到更好的传播,让民族经典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学校课堂教学教材资料更加充实。
(二)在学校不同的课程中融入课堂
        "好花红调"作为地方传统音乐代表目前作为中小学课堂中常用的内容,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材中就选入了《好花红》作为教学内容。但融入学校音乐课堂目前还是空白,探讨将地方传统音乐以及是国家级音乐的"好花红调"融入学校课堂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融入地方传统音乐理论课堂;地方传统音乐 "好花红调"有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好花红调"人文历史、风格特征以及传承史料等都可以作为学校音乐专业学生传统音乐理论课堂中丰富教学资源。二是融入歌曲写作课堂;学校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一门课叫《歌曲写作》,把"好花红调"音乐特征融入到《歌曲写作》课程资源中,对"好花红调"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好花红调进行再创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三是融入声乐课堂;"好花红调"同宗同源歌曲有几十首。
(三)地方传统音乐融入不同教学对象
1.融入专业音乐课堂
        对音乐专业特别是音乐学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教学中,教材融入地方传统音乐,不仅拓宽了声乐学生的视野,更丰富了声乐课程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地方民歌传承人,同时对传播地方传统音乐,树立地方文化品牌起到关键的作用。
2.融入艺术公共课堂
        艺术公共课主要针学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艺术素养课,将地方传统音乐委婉动人的优美曲调融入艺术公共课堂中,可以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艺术素养能力、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辨别能力。
3.通过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师自身传统音乐的修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培养音乐老师自身对地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
四、结语
        将地方传统音乐进入学校音乐课堂,可以让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弥补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学校中拥有更加丰厚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得到充分的保障,为地方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课堂进一步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把地方传统音乐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校的教育发展还是对地方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河北吹歌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4227

参考文献:
        [1] 易小红.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初探——以宜春市社区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音乐,2015(34):156-157.
        [2] 甘露.谈社区文化建设对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以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为例[J].当代音乐,2016(14):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