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探讨 孟凡丽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孟凡丽
[导读]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居住工作生活,对于各种类型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新疆铸鑫建设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博乐  833400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居住工作生活,对于各种类型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混凝土材料作为现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施工技术也处于持续发展之中,因其成本低廉和运输方便等特点,应用愈加广泛。但是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施工问题和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体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美观性,这些问题的发生与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的问题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之所以广受青睐,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质量水平与安全水平都非常高,而且混凝土材料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年限,有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1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
        在混凝土结构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如果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制和搅拌工作的时候,未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对部分因素的控制存在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蜂窝,即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分布均匀的孔洞,这些孔洞位置没有水泥浆的填充,可能会导致箍筋裸露在空气中,但通常蜂窝不会严重到将主筋暴露在外面。如果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制时,没有按照施工设计的配比掺入石子和砂浆,就会导致配比失衡;在搅拌混凝土材料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搅拌就会导致新加入的混凝土没有搅拌均匀;如果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是干硬性的,但是对混凝土材料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质量问题。
        1.2  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结构中经常会出现的外部缺陷,其外貌形状表现为大小类似绿豆的不规则凹点。如果浇筑混凝土时使用的模板平整度不足,或者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员没有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湿润,就会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添加的水被模板吸收,最终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不足,造成麻面问题。另一方面,浇筑中途将重新配置好的混凝土倒入浇筑模板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振捣,就会导致部分混凝土提前发生凝结,因为振捣时间和力度的不足,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没有排到空气中去,因此气泡留在模板上,导致麻面的出现。最后,如果混凝土浇筑使用的模板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就会出现混凝土泥浆从缝隙中漏下去的现象,导致混凝土泥浆数量太少,在结构表面就会出现断断续续的凹陷。
        1.3 混凝土结构表面开裂
        开裂或者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完整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如果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配置时,水灰比例不恰当,或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太阳下暴晒,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大大减少,无法满足混凝土结构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需求,导致出现收缩裂缝。如果浇筑混凝土时使用的模板在刚度性能方面无法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就会导致在拆模过程中,因为外力作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冲击,导致裂缝产生。
        2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
        2.1设计质量的有效控制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是完全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的,因此工程设计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内部结构框架甚至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相关部门还需要结合实际认真进行审阅。对设计方案案中的具体数据是否合理科学要进行认真考量,此外对相关的技术甚至是材料等也要进行检测,对整个施工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把控。


        2.2  施工温度严格把控
        由于对骨料的合理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本身的水热化并产生影响,因此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骨料,控制混凝土自身的水热化。此外,还可以添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试剂,优化混凝土自身的特性,规避水热化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温度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构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将冰块或者冷却的材料混入混凝土的搅拌之中,以此保证混凝土本身温度的高度稳定,避免受天气等影响导致温度多变,从而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平衡稳固状,以及减少因温度的变化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不均匀等问题的出现。
        2.3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要点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主要的施工环节,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步骤和流程进行熟练的掌握,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技术要点开展作业。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柱和梁之间的连接,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且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在养护的过程中,采取浇水或者覆盖相应的薄膜的方式,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符合相应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的施工流程有序开展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被浇筑部分的混凝土内部结构,规避了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高效地把握浇筑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因为合理的时间间隔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内部结构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自身的弹性模量增长速度比较快,很容易破坏混凝土结合面的稳定,从而导致裂缝的频繁产生。为了最大程度满足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对热量的释放需求,需要在高温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定期的浇筑工作,进而加快各种散热速度,减少工程时间。在进行对凝固后的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工作时,必须以养护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作为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严格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施工顺序。
        2.4重视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针对当前基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中存在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等问题,施工方和管理部门在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更新和强化的前提下,还要充分重视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上述问题,要保证施工技术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进行了解、登记。以表面不平这一问题为例,其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浇筑面往往仅使用铁锹、拍子等简易工具拍平,而缺少使用抹子找平压光的步骤,造成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平;或者由于混凝土浇筑及表面处理工序完成之后,缺少坚实的支承面或支承松动、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开始操作等,也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因此,领导与管理部门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人员队伍的建设,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培训力度,通过讲座、宣讲会、经验交流会等诸多形式逐步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保证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上的更新速度,为基建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人才基础。
        结束语
        现代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确保其使用性能。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实际施工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实际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时候,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实际施工,不能私自缩减工序,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03-104.
        [2]张明龙.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9(12):193-194.
        [3]郑静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
        [4]邓余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门窗,2019(24):112.
        [5]林金水.关于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和预防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9(18):136+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