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程长胜
[导读] 本文立足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程长胜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雅园路12号明道中学  210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塑造学生民主观念”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任课教师;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文明意识;民主法制
        前言:“立德树人,德育有为”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既担负着学生成绩水平的提升,又要兼顾学生人生观念的树立,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应逐渐认识到德育之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而生态体验式教学作为近些年常被提及教学思维,是指在德育活动和实践育人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得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填鸭式”德育转向为学生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
        一、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爱国教育从根源上带动学生养成民族认同感、荣誉统一感与文化归属感,带动学生树立与国家共同进步的使命感。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处在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是长在新时代的花朵,对于祖国一路发展而来的艰辛知之甚少,因此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爱国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起点,贯彻落实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内核,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的改变。有学生说:“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家是一个矮矮的平房,现下家家户户都居住上了单元楼,生活社区十分便利。”有学生说:“小时候的手机功能是十分简单的,而现在的智能手机十分便捷,除却基本功能外,实现原来需要通过互联网才能达到便利生活。”还有学生补充说道:“在小时候,父亲出差一次要很久很久才会回来,而现如今高铁将每个城市联系在一起,早晨还在家中,晚上已经是相隔万里,这是我国飞速发展的科技力量。”以实际生活为引,学生会更加明晰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所历经的艰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他们承接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加强学生文明意识培养
        文明意识的养成需要教师进行带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以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完成从意识功能、意识形式、意识观念乃至脑、语言等各方面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这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逐渐向学生灌输文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文明用语,用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讲授,此外教师还应以课堂为起点,引导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杜绝课堂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教师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仪容仪表与言谈举止自然而言会带动学生发生质变。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也都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到学生,任课教师用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心灵来影响学生,使得高深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为促进学生产生重要转变奠定了基础。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体验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着眼于课堂生活,就会深刻了解到文明意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中学生会逐步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的德育水平总体提升。
        三、塑造学生民主观念
        纵观以往教育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多是相互对立的,这就会造成在任课教师教育教学之中,学生对于教师具有隔阂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上聆听学生内心诉求,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进行班级情况调查,如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想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一课呢?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多媒体教学式、还是情境导入式等等,这样会让学生有被尊重的体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选取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找寻到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教师通过实际的做法,向学生导入民主观念,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表达的权利。只有提升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在新一代学生中根治民主化的意识,从而实现为学生树立允许选择、师生平等、尊重个人利益、真诚坦白的新观念。在这样得教学引导下,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民主观念,更能加深了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实现了课堂内容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好优秀的新时代学生当以德育为先,因此在日常管理之中教师应增加德育理念的渗透,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教学目标。同时任课教师要时刻注意立足学生的校园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达到这一目标,从而推动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做一名出色的少年。
        参考文献:
        [1].刘钟芬, 刘惊铎, 卢峰. 行为习惯养成难题:在视角转换中求解(下)——培育生态行为习惯提升生命存在质量[J]. 中小学德育, 2016(4):4-7.
        [2].王云英. 从管理者到培育者——论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下班主任角色的变化[J]. 华夏教师, 2013(05):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