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顾秋菊
[导读]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朗读能力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
        顾秋菊  
        云南省宣威市务德镇红艾村完小  655419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朗读能力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然而,迄今为止,很多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都还比较滞后,更多还是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方面,缺乏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完成对他们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增强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教学模式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从而将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更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完成对他们思维的有效锻炼,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所以,本文展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朗读时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堂朗读重要性的关注,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提升朗读时间在课堂中的占比,以此来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在展开朗读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切实做好优化创新,做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例如,在进行《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时间调整,为学生提供10分钟左右的朗读实践。在这10分钟内容,教师应该先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大声朗读,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和课文融合到一起,展开课文的有感情朗读,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在增强他们朗读能力的基础上,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夯实根基。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朗读环节的趣味性
        在语文课堂当中,学生同时扮演着教育主体与客体两种角色,也是教师施教与研究的主要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朗读教学模式优化创新,展开更为丰富、多元化的课堂设计,提升朗读环节的趣味性,从而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朗读中去,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表演朗读法进行知识教学,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将诸葛亮、周瑜等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表达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并使朗读环节的趣味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朗读能力养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挑选2名学生担任纠错员职责,将学生读错的字词记录下来,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予以纠正,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使朗读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进一步增强朗读教学质量。
三、展开引导朗读,优化评价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会阅读将是伴随人一生的无价财富”。朗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文本内容阅读教学,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内涵与精髓,获得对应的人文感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引导与评价的作用,在做好引导朗读的同时,展开评价模式优化,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他们以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朗读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展开语文知识学习,为他们的朗读能力提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想有效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就可以在展开引导教学的基础上,优化课堂评价模式,综合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方式,以此来让学生对自身朗读能力有更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实现取长补短的目标。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不要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以鼓励,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其兴趣以及自信心受到打击。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给予他们表扬的同时进行告诫,以此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还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存在,避免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进而更加高效的完成朗读教学,为他们朗读能力增强做出更大的贡献,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好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文本,推动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时候,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却更多还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身想法展开知识学习,将重点知识死记硬背下来,缺乏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视,课堂氛围极度乏味,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对学生朗读能力养成以及全面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模式优化,提升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占比,通过更具趣味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朗读质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16.
[2]杨永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86-87.
[3]桑小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93+95.
[4]杨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6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