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婉蓉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学习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以及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结合我园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常规课题《利用“乐·享”课程体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602),在幼儿园《乐·享》的课题大背景下,本学期我园重点围绕此课题开展各项活动。在游戏、区域、主题等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体验乐享品质,从乐享中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成为我研究的方向。以下是一些点滴体会分享。
【关键词】乐.享;游戏;阅读;主题;社会性品质
一、创造乐享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
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应时刻关注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怎样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等,以便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在建构游戏《海底世界》中,孩子们想搭海底花园,我发现幼儿搭这么大的海底花园,围墙显然太小了,它已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于是,我提出:“围墙够大吗?不够的话,要不要挪个地方?”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将建构材料连接起来围成一个大大的正方形。渐渐地,我发现在“海底花园”跳进跳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开始无所事事。于是,我将幼儿组织过来。师:海底花园里还可以有些什么东西? 幼儿:海底花园里有很多珊瑚, 幼儿:还有小鱼游来游去。同伴间的交流引起了幼儿对海底花园的回忆。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将谈话的内容搭建到游戏中去,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持,幼儿又能继续开展游戏了。我在游戏中时刻关注、观察着幼儿,并对他们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使我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然后决策我的指导行为,保证了幼儿自主活动能顺利进行!《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与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适度介入游戏,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多种,但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不懂得要调整场地开展游戏,导致游戏受到阻碍。这时教师及时介入,给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支持幼儿的游戏愿望得以实现,体现了时机与方法的适宜组合。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自己无法解决。幼儿在搭完海底花园后游戏无法延伸,孩子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经验,他们需要支持。这时,我让幼儿之间相互介绍海底花园,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分析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它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本品格,也是衡量幼儿自主游戏的起码标尺。共享、观察、帮助是教师指导自主游戏的基本态度和任务,应该贯穿幼儿游戏的全过程。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幼儿游戏的基本过程,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创造阅读乐享环境,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
区域活动开始了,有几个孩子选择了阅读区。
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最先选择的是老师最近时间导读过的图书《应该怎么做》,然后是以前导读过的绘本《谁拉的便便》,接着就是幼儿自己带来的陌生的绘本和小图书。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两个孩子有较好的翻看习惯,阅读时能先看封面讲故事的名字,接着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看到故事情节中角色的各种表现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孩子一起阅读图书时,有些同伴之间还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协商,有时遇到不同想法的会争论,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幼儿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不能使用较丰富的词汇比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可是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想可以通过开设阅读区这个途径,提供一些班里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听过的故事读本,给予孩子大胆说、大胆读的机会。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区,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材料自主的进行阅读,在那里孩子敢说、想说、会说。在阅读区里老师给幼儿创设一个比较安静、舒适、温馨、自由的环境,这是前提。其次要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读本,在阅读区里老师和孩子并非以学习为目的,象在进行一个阅读游戏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和兴趣,它可以让幼儿感受阅读、享受阅读,让幼儿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
三、创造乐享主题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
在 “快乐一家”乐享主题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相关的故事、亲子活动及有趣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感受身边最亲近的人,学会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之情。比如,在艺术音乐活动“碰一碰”中,由于幼儿尚处在对幼儿园集体活动的适应和熟悉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少主动与进行交往。“碰一碰”活动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还有,在音乐活动“看朋友”中,让他们知道好朋友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学习歌曲,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可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培养同伴间相互关爱的品质。同时,在美术活动“我的家”和“相亲相爱”中,一个是拼贴的添画形式,另一个是手指印画的形式,虽然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中心目标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对长辈、对动物要有关爱之情,明白爱是相互的。因此,主题“相亲相爱”中的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更注重游戏化、情境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乐于分享,体验自娱自乐,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的乐趣。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分享”,“体验合作式的快乐”,是体现幼儿园“乐享”理念的过程,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生动活泼地发展,社会性培养的过程,“乐享”使幼儿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宋洁.角色游戏、创意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施策略探析[J].才智,2019(22):142.
[2]章再新.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16.
[3] 魏红云,闵元媛,王鹿鹿.幼儿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162-163+174.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版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