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瀚林 石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电力安全运行控制策略实施,引起了技术研究人员及变电站运维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过程中,如何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质量的合格性,同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当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简要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及电力安全运行对策,以期为相关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运行;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从其实现过程、运行逻辑、控制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控制技术在实现过程中,整体的运行逻辑构成较为复杂且涉及的控制组件较多。因此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及运行中,完善控制技术的基础架构及研究设计,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及控制,成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及电力运行安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1.1监控系统的应用
实现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营检测和管理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电站排除故障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力能源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计算机保护功能的应用
因偏远地区的供电网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使用,同时还会影响电力供电系统中的线路以及变压器等,严重影响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合理应用电气设备,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电气设备监管能力,还能够确保电气设备质量[1]。一旦供电系统出现故障,计算机能够及时向变电站发送自动化设备信号,对其进行故障处理,大大提升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等电位连接的应用
等电位连接是在电气结构中对相应的电气设备进行充分的连接,确保变电站的电力资源充足。等电位连接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电力安全问题,所以应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变电站等电位连接。
1.4自行诊断功能的应用
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大多难以检测出故障因素,若是只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故障排查,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不能确保故障因素排查是否准确。因此,应用自行诊断功能,能够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分析,迅速找到故障,并对其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1.5变电站数据采集和处理
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变电站内部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技术人员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对比和分析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从而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加完整地收集变电站的各项数据信息,对变电站的故障进行反馈,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各项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端,再由技术人员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变电站的监管力度,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电力能源供应的稳定性[2]。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运行的具体对策分析
2.1完善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过程分析可知,完善其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对于后期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合理实现电力安全运行效果的意义重大。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加强需求沟通及造价成本分析,并落实需求文件编订以及可行性探讨,确保相关技术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投资的合理性;加强现场实地勘察,基于既有电气设备现状、地质现状、现场环境现状、交通现状、网络通讯设施现状,进行基础数据勘察汇编,确保基础数据应用的完善性和准确性[3];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通告相关设计进度、功能设计现状,直至最终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压力测试作业应该由模拟测试和现场测试两部分构成,实施模拟测试作业时,主要基于变电站模拟测试软件结合自动化控制软件,进行软件运行下的系统故障及异常现象测试,确保其软件应用的合格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修复,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及应用要求为止;模拟测试结束进行变电站机组的实际运行控制测试,直至控制系统达到运行要求及控制要求,则进行最终的系统投用。
2.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的管理质量、运维专业性方面进行分析,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的合理提升,以及控制电力运行安全效果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变电站企业应从安全管理制度设计、运维管理制度设计、生产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实施,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管理工作科学开展。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设计中,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从既有人员现状、电气设备现状管理架构现状、环境现状、相关安全生产计划方面,调研基础设计数据,设计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通过招聘、邀请厂方人员培训、实施试岗测试作业、优化班组作业方式,提升人员专业水平,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稳定运行。
2.3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安防措施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提升自动化控制效果及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强化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则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网络通讯系统开展安全防护工作时,管理方及设计方应从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安全防护软件安装应用、操作人员等级权限设计方面,全方位开展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
2.4落实软件、硬件运行维护及更新
落实软件、硬件的运行维护及更新,对于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建设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在于硬件设备,只有可靠的硬件设备才能使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站控层主要涉及的硬件设备有GPS对时器、报警器、服务器、监控器和五防系统等。网络层主要有通信电缆、光纤接口盒、交换机、规约转换器等。电能采集装置、监控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和高压开关柜等则是间隔层中主要应用的硬件设备[4]。变电站应基于软件厂方的更新升级,定期删除软件冗余文件,规范软件设置维护程序,确保控制软件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更新耗损配件,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减缓因设备老化、损耗而产生的电力安全事故。
总之,为确保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变电站必须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电气设备,并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监督管理,使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晓彤,陈文炜,林舜江等.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分散配置优化方法[J].南方电网技术,2015,9(02):44-49.
[2]王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及其应用[J].电子世界,2013(09):48-49.
[3]陈贵州.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工技术,2019(02):55-56+58.
[4]张健.110kV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设计[J].农村电气化,2016(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