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苗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仙渡小学,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技术渐渐深入各行各业以及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下人们交流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掌握计算机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编程技术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之后的成长与学习。本文针对教师如何在编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编程教育 计算思维
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接触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物,却不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规律。编程教育含有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计算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进行编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在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当下素质教育中积极推行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小学学生的计算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切事物的感知还处于懵懂时期。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的养成计算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技术中的编程教学,可以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对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逻辑梳理进行锻炼,让学生从环环相扣的步骤中感受逻辑思考的过程,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编程教育的合理运用,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编程教育可以有效地锻炼到学生的计算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是复杂的编程越没有固定的解决方式,每个编程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在编程中体现,也许结果是殊途同归的,但这也仅仅体现在计算机语言表达上,而不是逻辑思维梳理中。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理的运用编程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渠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例如在《角色对话》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编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无法完全的理解到用scratch软件编程的乐趣。教师在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插入角色,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角色对话的设计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良好的计算思维需要学生自我去发掘和培养,教师只用起到引导作用即可,要将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当学生思考清楚应如何设置两个角色的脚本,并对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程序的改正,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编写的程序的错误之处,并认识到正确的编写方法。
二、在编程教学中训练学生解决问题
计算思维的最终应用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的过程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计算思维下,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我们再通过从小到大,由浅到深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都是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编程教育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问题的设立到问题的解决都是需要学生有足够清楚的逻辑思维,以及能够自己逐步的进行问题的解答。
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会根据问题特征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演习,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完善性,从简单到困难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的脑细胞逐渐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解决问题。同样是在进行《角色对话》这一课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全面性的发展。例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留下问题“如何才能插入角色,让这个角色出现在我们的脚本中呢?当角色们彼此相遇,他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对话呢?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些对话设置的更加有序,更加有条理呢?”以抛出多个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及解决问题。当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及学习后,学生会自发进行文献的查阅、互联网资源的搜索等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正式上课后,可以先对学生提问思考结果,而后鼓励学生去实际演练一下,以查验自己的思考结果正确与否。当学生的解决方式是正确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甚至物质奖励,以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继续积极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的进行引导,带领学生重新梳理逻辑,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当下所存在的问题,以求下次不会重复错误。
三、在教学中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编程教育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信息技术,了解电子产品的运算规律,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较为高涨,对于编程的学习主动性较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判断标准之一,教师在设定评价体系以及考核机制时,应该注意对学生日常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进行总结和概括,再结合学生每次课堂结束时的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解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以及发展性,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所有的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可能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点,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前进的过程中提供助力,帮助学生得到最好的结果。例如在学习机器人方面的编程时,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很快的上手,弄懂计算机语言,从而能够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计算思维去解决编程问题。但也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进度停滞不前。教师这个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疑问,为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有疑问的学生去解决问题,梳理逻辑。在进行最后结果评定时,优秀完成编程作业的学生需要得到表扬,但是努力解决自我问题,不放弃不懈怠的学生同样值得教师进行鼓励。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心理状态,以最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学习,这同样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思维养成。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思维是小学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适当的进行编程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源源.基于培养计算思维的小学编程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13):39.
[2]莫青云.基于游戏化编程培养小学计算思维的教学研究述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4):31-32.
[3]吴莹颖.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编程教学策略探究——以“小猫排队形”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0):31-32.
[4]马宗兵.面向计算思维的小学游戏化编程教学策略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20(02):33-37.
[5]张晓东.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研究——以Scratch编程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4):35-37.
[6]陈兆新.浅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编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