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中学校 047600
摘要
学生出现“屡做屡错”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出错后错因反思不深刻,知识漏洞没有及时补上,形成“夹生饭”、知识盲点。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先落实双基,夯实基础,建构知识网络,然后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思维方式,及时反思,积累解题方法与经验,从而提高解题准确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解题能力 双基 知识网络 思维方式 反思
正文
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练过、讲过的类型题,学生在考试中频频出错。巡查原因,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单从相关知识点考查没有问题,老师的讲解也能听懂,原题能做对,但换个题型、换个表达方式就出错。对这种现象学生无奈,老师头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落实,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感悟,谈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夯实基础,落实双基。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是解题的根基,对这些知识必须记住、记牢、记准。学生做基础题目时常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不够重视,认为看看书,有个大概印象即可,没达到“记住、记牢、记准”的目标。
对生物学知识点的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这种对文字的无意记忆不仅耗时,在大脑中留存时间也很短暂,属于无效记忆。要想让知识记得牢,需要先理解文字的含义,再结合图示进行形象记忆,不仅容易记住、记牢,而且还可使枯燥的记忆形象化、趣味化,当我们需要提炼某一知识点时,脑海中会浮现相关画面,再进行判断或表达就会变得容易些。如在有丝分裂教学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动画、看图说话、模型建构等活动,可有效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学生比较感兴趣,也乐于参与。如有丝分裂建模活动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间D倍增,染数未变;前期两消体现;中期点赤齐;后期点裂离;末期体消两现。”又如在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了“目短物长倍数大,细胞大,数目少,物距近,视野暗。”等。
还可精炼关键词进行记忆。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分化成B淋巴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分化成T淋巴细胞,记忆时可精炼为“骨B胸T”。又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为防止学生混淆,让学生记“S蛋(流弹)”。学生觉得有趣,一次便记住了。
以上方法便于记住、记牢,要记准、写对还需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生物学术语的积累。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规范生物术语的使用。
二、梳理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教材编写一般会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有时同一知识点会分散到不同章节,因此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否则学生的知识仍是一盘散沙,连不成线,织不成网,做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当题目综合性强时更是无从下手。
知识网络的建构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每章知识之后及时完成,并注意与前面章节内容的联系。比如在必修三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层次分别总结各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维持稳态,从而使学生对这本书的知识结构清晰、条理。当学生能够把众多、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少而精,并找到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完成课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会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
不同个体,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他们在绘制知识网时会站在不同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的知识网也会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要耐心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自信,树立“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勇气。
三、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
做题是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注意精选、精练、精讲,不搞题海战术。
例题的筛选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意对试题的收集与整理,然后结合学情对试题进行重组,使试题更具有针对性。练习题的设置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练习及时查缺补漏。
习题的精讲不是对对答案,草草了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关键词、提炼知识点、进行推理判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及时反思错题,弥补知识漏洞。
在练习、作业、考试中,有的同学会出现“屡做屡错”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反思错题或反思不够深刻,知识漏洞没有及时补上,成了“夹生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题,尤其是一些共性错误、典型错题,要把它们当做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一起去“悟”,弥补教与学中的漏洞,达到双赢。
对错题的反思,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学生对自己错题的分析往往是比较肤浅的,常常归结为“没看清”、“没记住”,而不去挖掘知识链条上的缺失。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知识网的漏洞,进行连接、修补,形成完整知识链条、知识网络,夯实基础,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找到本质区别,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对错题的反思贵在坚持,只要常抓不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应用会更熟练,思路会更清晰、更条理。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反思——练习中,也会渐渐体会到“错”变为“对”,“不会”变为“会”的喜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总之,解题能力是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等的综合体现,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先夯实学生的双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思维方式,督促学生及时反思,积累解题方法与经验,从而提高解题准确性。
参考文献
周敏,王荐. 生物学科记忆策略例析[J]. 中学生物学,2016,32(9):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