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大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0期   作者:王明明
[导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王明明
        盐城市大丰区委党校 2241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重要落脚点。这就要求乡村振兴必然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绿色发展的全方位要求实施,并以此为要求大丰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现实基础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明显体现在“三农”,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严重的“三农”问题。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家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大量的资金和利农政策向“三农”倾斜。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用三十年来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画面。而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次和高度,进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正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相契合。乡村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乡村振兴正是生态文明战略的载体。大丰地处黄海之滨,生态资源优越,乡土文化深厚,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与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大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丰富扎实的现实基础。
        一、完善生态治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正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大丰从1987年启动全国第一个生态县规划与建设研究,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出台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生态治理,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水利调蓄区六大类总面积达1468.61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严格红线管控,集中力量整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大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对完善的生态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强有力的生态基础。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幸福感
        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产业兴旺,经济繁荣,也要为农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同时要坚持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大丰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手实现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坚决落实党中央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万盈镇、丰华街道率先开展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建设改造无害化户厕6881座;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占比42.2%;规模养殖场治理率100%。
        委托上海、浙江等地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建集中居住点和改善提升点规划,邀请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对农房改善建设规划进行评审,打造特色鲜明、自然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已新建森林村庄14个,创建特色田园乡村4个,创成美丽宜居村庄31个,建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4个,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8个。
        三、践行“两山”理念,促进产业多元发展
        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大丰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践行“两山”新发展理念,以农业“123”重点工程为主抓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多元驱动发展。大丰在盐城率先创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首批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一批诸如恒北村、荷兰花海、七彩花田等省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受到游客的欢迎。2019年,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实现综合经营收入35亿多元。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大丰加快农业产业化链式化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重点实施农业“123”重点工程,即做大恒北早酥梨一个品牌,做强丰收大地、盐土大地两个园区载体,做特226省道名特花木、351省道绿色果蔬、228国道种养循环三个特色观光农业经济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全区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之路。此外,作为“上海飞地”,大丰积极促进农业接轨上海,继续为上海供应好 “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进一步加强了与上海农场深度合作,提供光明“五大产业基地”生产配套。全力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促进村企联建共赢。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大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创造重要条件。201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0.46亿元、农业增加值94.6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121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