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0期   作者:李科伟1蔡兴发2卢昌江3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化工行业也是如此
        李科伟1蔡兴发2卢昌江3
        1身份证号:61042719890318****,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52519870504****,陕西省
        3身份证号:62042319880126****,陕西省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化工行业也是如此。化学生产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其产生的相关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做好相关安全评价与控制工作,是化学产业首要面对的。鉴于此,文章主要对化工工艺和对设备安全展开有效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备;安全性;评价
        1 化工工艺和设备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1.1 优化原材料,检查设备更新
        危险因素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或者是可能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条件。危险识别与控制就是对生产的全过程、材料和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找出危险存在的方式和种类,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作业人员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特性,把原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存放,制定原材料储存场地的相关规则,比如,杜绝在储存场地出现明火、杜绝场地出现易燃易爆物品、作业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进入工作环境等等。在对于液体和气体的存放中更要立好警示牌,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在原材料的储存过程和加工过程中,要谨慎避免危险化学物腐蚀管道系统,引发爆炸的风险[1]。对于使用年限长久的机器要找专业人员定时检查、维修、报告,对新机器也要做好每天检测的工作,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万无一失的排查工作。
        1.2 加强路线、电气管理
        一条化学生产线上牵动着多条化学工艺生产路线,作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优化生产路线,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本着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原则改造生产路线,从而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业人员必须及时判断电气的设计是否合理,对电气的设计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结合现代化工工艺,使电气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根据其化学生产环境判断是否具有易燃易爆性,从而提前设定好合理的应对措施。所有的电气装置必须加强放爆炸配置,在温度比较低的化工产区要做好相应低温防护。在电气流通过程中做好对管道的排查,检查管道的密封性、阀门的牢固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作业人员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1.3 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是指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化学生产的步骤极为复杂,一个化学工艺的产生需要经过多个生产环节。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作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鞋靴,做好个人防护。在实际生产车间和环节中,要求作业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根据相关规定规范作业环境,保证化工工艺生产质量的绝对安全[2]。化工企业在生产车间里要及时配备好相关数量的警报器和灭火器,针对当前化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化工工艺生产流程井然有序进行。
        1.4 成立监管部门
        根据我国化学企业和化学工艺生产现状,成立相应的安全监管和危险化学管理部门。通过整体性的监管,统一行业标准。部门应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市场共同进行监督。
        2 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
        2.1 对化学作业人员和管理制度的评价
        从我国现阶段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出,依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而且实际化学事故的瞬间破坏力极强,对于实际化学工艺生产过程,同样需要强化防范力度。

随着化工装置以及安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化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化工安全评价技术等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于实际化学事故的防范,依旧处于预防阶段。截止到目前,实际化工生产企业大部分作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点,实际化学装置操作也不够规范。为此,企业在作业人员培训和管理上,应该以强化训练为基本目标,并从专业知识和素质角度着手,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3]。一般来说,作业人员失误属于人为因素范畴,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降低该类安全事故问题的出现几率。对于设备检查工作人员,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巡逻计划,做好交接班工作。当人们对设备运行情况彻底了解之后,还要做好定期保养操作,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上报和维修。实际化学生产过程中,部分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上,并没有参照国家要求进行,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无法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下去。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企业对于安全制度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形式主义存在,企业不能为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法律知识普及,导致车间生产无法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这对于化工企业改革制造了很大麻烦。
        2.2 安全防护装置的评价
        实际防护装置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超温、超压等问题,增加了化学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站在安全角度来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压力控制装置的全面考虑,如安全阀、防爆板等等。站在实际化学生产角度来说,往往也会排放出很多废弃残渣,这对于周围环境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增加了风险问题的出现几率。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于化工生产中出现的废弃残渣,同样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排放和回收,让操作人员的处理行为变得更加规范,控制好废弃残渣在生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风险性。
        2.3 反应线路及化工设备安全性评价
        总的来说,在化工企业生产工作执行上,一种反应通道经常会出现多种工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手段,确定出最佳的工艺生产路线,选择绿色、环保、低碳的路线执行生产,并结合新型技术,以此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危险系数。站在化工设备安全性评价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的操作程序有反应过程、原料运输、干燥等,此时,工作人员还要确保化学装置的完善性。实际操作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传热等物理过程,在这些不同过程的相互影响之下,反应器的核心地位也渐渐体现出来[4]。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应经常清洗设备,避免各种物质残渣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
        2.4 燃烧和爆炸事故预防
        化工生产之中,燃烧和爆炸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当燃烧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释放巨大能量,如果是在狭小空间内释放,极容易引发爆炸问题。如果内部出现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同样也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所以应适当放出更多能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出现,企业需要将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设备隔离开来,对于可能会出现静电的设备,应做好接地处理,在整个化工生产区域之中,电气装置应配置防爆炸设施,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的化工装置,工作人员需要赋予装置更强的低温抵抗力。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化工设备本身也要呈现出一定的抗高温、高压能力,让报警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工作人员也能在第一时间内接到通知,执行应急操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工艺和设备的良好运行保证了化工生产,因此对于化工工艺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应该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查补漏洞,防止意外发生,才能保证作业人员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实现化工产业有秩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花春.化工工艺设计危险辨识和安全控制[J].化工管理,2017(32):41.
        [2]喻燕娟,曹毅.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探析[J].化工管理,2016(12):159.
        [3]王栋拣.关于精细化工厂工艺系统模块化设计的探讨[J].安徽化工,2015,41(03):43-46.
        [4]叶小平.基于需求下的化工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设计[J].化工管理,2014(36):2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