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0期   作者:雷菁花
[导读]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保护
        雷菁花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铜川分公司 710000
        摘要: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保护。虽然土地整治工作不断推进,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必须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加快我国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发展速度,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生活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就为维护我国粮食战略稳定、保护我国土地资源及农村整体振兴提供了有效平台。
1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1.1是践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在根据要求落实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促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加强实践和行为自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对国土空间和生态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构建生态建设载体,在不断优化和改善过程中,对农村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及生态环境开展综合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进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现阶段,以浙江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效果显著,其经验和成果成为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的重要举措,为各个地区提供实践样本。另外,在湖南、湖北、河南、上海以及一些西部发展较为迟缓的地区,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相关探索实践工作,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1.2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速发展,城镇和工业发展空间扩展,出现了国土空间利用率低、国土空间系统建设质量低、生态环境日趋较差等问题。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整体设计和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形成科学、有序、均衡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充分释放资源利用活力。
2土地整治工作中的问题
        2.1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思维存在不足
        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一方面因发展较晚,导致对土地整治功能和本质的基本认知不够全面的同时对土地整治方面的经验也相对比较缺乏,无法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认为土地整治工作就是一个项目、任务或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整治的功能与本质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进行再优化和再组织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土地整治的本质内涵、系统定位、实施机制及核心目标等根本认知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土地在整治过程中,过于注重项目本身,而忽视了与土地整治区域及国家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
        2.2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不完善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但我国土地整治起步时间较晚,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没有健全而完善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方案,引发了土地整治理论和时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3土地整治工作的新材料及新工艺欠缺
        随着我国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使得土地整治工作已由单一技术向多目标综合技术开始发展的同时也由项目工程向系统协同发展,并且当前的土地整治也从单纯的补充耕地数量发展到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改善生态及改进乡村生产生活的新阶段,而这也就使土地整治对生态化新工艺及新材料的要求变得更高。


3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发展建议
        3.1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在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经济、自然、人文等全面因素,以自然环境为首要的考虑对象,根据当地实际的、经评估后的土地整治潜力和用地需求,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将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重新整治利用工矿废弃地、自然灾害受损地以及低效用地等,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同时也避免了生态环境的再次恶化。在实际的建设中,要注重生态文明环境的创造和维护,加大植被的覆盖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外,还可对土地整治后进行生态环境多方面的评价,效应较好的可鼓励,不完善的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3.2.强化土地整治理念
        由于土地整治工作对土地原有的布局和利用类型进行了改变,导致整个区域中的土壤、水体、空气质量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的同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也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就需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理念,将山、水、林、田、湖看作一个共同生命体,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并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来考虑问题。因土地整治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完整的土地整治策略。如通过构建全国绿色基础网络体系,对全国重点土地整治区域进行确定,之后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若属于城市范围,就需要在注重景观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若属于农村范围,就需要在注重土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对廊道的生态化设计进行提高,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的设计,并对生态功能进行优化,以此实现土地的综合治理和整治,进而使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3.3健全规划体系,提高生态建设操作性
        为了使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能够顺利发展,必须不断健全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规划体系。要站在生态建设的角度,深入检验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标、内容以及技术等,要在土地整治工作当中,把生态建设当作关键性的方向,无论是在技术、人员还是工作方法方面,都应尽可能地增强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土地整治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宏观的生态网络规划,并以城市、农村、湖泊等建立起独立而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规划与设计工作。要增加对土地整治工作宏观生态网络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系统、可靠的综合整治体系。同时,还要针对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开展精细化管理。
        3.4加快土地整治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土地生态整治的工作需求,就需要加快对土地整治的先进材料、技术及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效果。首先,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对生态化高科技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其次,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此研制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先进工程技术成果;最后,对土地整治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满足土地整治工作对人才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我国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要想促进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生态建设意识,并积极引入、创新生态建设技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更符合我国土地整治目标的生态建设模式,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宸.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255.
[2]崔全红.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7-18.
[3]李颖.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探析[J].科技风,2019(12):110.
[4]薛强.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8,30(09):181+183.
[5]王若廷.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5):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