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0期   作者:宋伟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招投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正朝着规范化、公平化、有序化的方向转变
        宋伟
        扬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区分中心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招投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正朝着规范化、公平化、有序化的方向转变。不过,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其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在实施招投标期间极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与警惕。对此,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由于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国家正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前进。各行各业都希望能够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迎接更大的挑战,这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这一切的发展都必须要以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前提,唯有建筑行业实现了飞跃发展,才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来说,招投标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对建筑物的质量优劣带来极大的影响。而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因为人员素质、时间控制、规章制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们对其进行全面探讨,希望能够逐步增强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
        一、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招投标模式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内公平竞争。所以,在招投标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结合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是由于人们故意徇私枉法所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具体包括:
        (一)评标委员会的成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对于我国评标委员会成员配设来说,通常是各个行业需要独立自治的,缺乏一体化的管理,导致专家库建设不健全。在各个行业及领域中无法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业内专家过于集中,但是总数量有限,专家抽取率较高,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有限。在某一行业的建筑工程中,不同行业的专家组合失衡,一般会出现业内专家多、业外专家少的情况。再加上各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有差异,专家库的数据不能同步更新,这必然会造成相关资源的失衡。其实,其主要根源依旧是并未创建统一、完整、权威的评标专家库,无法实现相关专家的资源共享,不能对各个行业及领域的专家实施一体化管理,由此不能突破行业局限、打破区域垄断[1]。
        (二)投标人编制标书时间紧张
        因为缺乏充裕的时间来编制标准,自然会导致投标人只能够根据某企业以前的工程资料中进行更新、整改等,这必然会导致施工方案的标准化、格式化,从而导致其目的性、针对性等减弱。探究其根源,则是由于招投标领导并未对招投标人员实施专业培训,并未使招投标人员意识到编制专业、规范的投标文书对建筑工程的投资、管理、控制等发挥积极作用。
        (三)市场诚信机制不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已成为一个主流趋势。但是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已经缺乏信用意识。导致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及中介单位等在实施竞投标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2]。比如,一些建筑工程在投标期间,个别内容需要对外保密,从客观上来看,必然会对社会监督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如果个别企业在竞投标过程中提供一些虚假信息,也不会如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遭受市场的排挤、驱赶等。对此,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尽管利用现有信息能够对投标人实施有效地审核,不过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的创建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很多暗箱操作现象的出现。因为诚信制度的不健全,市场自律意识薄弱,对此,一些道德丧失的不诚信现象不断涌现。
        二、投标的资格预审环节
        当企业在编制资格预审申请表的时候,需要对业主提供的资格预审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制作申请表。在此期间,企业需要与业主积极沟通与交流,增进认识,尤其是业主有权选择投标企业时,企业一定要主动向业主说明自己的优势与业绩,由此能够大大提高在预审环节的通过率。


        当拿到招标文书之后,需要即可创建投标团队,对文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标注,便于在招标前召开的会议上与招标方沟通与咨询。并且,必须要对文书中的评分标准进行专业分析,假若评分标准不合理或对自己不利,则需要向政府部门反映,力争消除弊端与障碍。同时还需要认真对比承包商的报价、施工工艺标准、特殊材料要求等,且对工期、结算条件、保险等给予确认。假若发现问题,能够在投标期间下调报价。
        针对没有标底的招标而言,投标企业的预算工作中需要对施工成本进行准确预算,这一环节极其关键,一定要谨慎、小心。并且,必须要对市场中现有的建筑材料的报价进行对比与分析,避免由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盈利受损。针对有标底的招标而言,需要按照招标文书进行造价预算,确保预算方法与标底的预算方法相同。
        三、增强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监管体系
        一定要完善投标市场准入机制,确保投标行为的监管体系得到有效的更新与优化。以投标、竞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的内容做到监管有据、监督有力,明确各方的具体职责,由此能够在政策方面确保招投标监管部门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不但要保证分工合理,而且还要积极合作,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五大内容:一是认真备案,确保招投标备案内容合法、合理,由此能够对整个招投标流程实施追踪监督,尤其是招标公告、招标文书、评标标准等。二是明确标底。规范标底的设置方法,一般来说包括有标底与无标底之分,无需实施暗标。三是透明开标。确定投标截止时间和现场开标时间的同步。所有投标者需要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呈交标书,然后按照要求准时参加开标大会,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参会的,则视为放弃竞标。四是专业评标。评标委员会一定要按照流程进行严格筛选,严谨幕后制定。在评标期间,一定要确保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书的评标要求实施评标。五是客观定标。中标结果一定要在官网上公式三日,方可递交中标通知书,确保其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五大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其它环节造成影响。
        (二)优化投标入围体制
        一定要在根源上预防投标人串标、围标等,破坏招投标市场的公平性。对现有的投标入围制度进行改革,从投标报名时确定入围名单变成呈送投标文书截止时确定入围名单。随后入围者需要支付招标文书费用,并且要再次确认入围名单,便于下一步顺利开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入围投标者之间出现串标、围标等行为[3]。
        (三)设立统一的评标专家库
        聘请一些专业、优秀的社会人士,与其按照不定时合作的收费标准进行支付聘请费用,确保专家资质达标,进一步增强评标专家的质量与权威,并对其实施动态化管理。另外,还需要设立电子档案,对其实施年检与奖罚体系,并全面实施末位淘汰制。另外,为了有效地解决串标、陪标等问题的出现,则需要实施相关人员终身责任制政策,由此能够对招标负责人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并结合相关政策要求,若项目的质量后续出现问题,必然要严惩招标负责人,由此能够彻底地杜绝投标期间发生的“陪标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介绍能够发现,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招投标期间一定要完善相关的规章体系,对整个过程实施规范化、严谨化管理,逐步增强招投标期间的公正性、公正性等。
        参考文献
        [1]常帅.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3):269-269.
        [2]谷丽, 卢骞.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装饰装修天地, 2016, 000(010):83.
        [3]张松涛.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材料新装饰, 2014, 000(004):187-187,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