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菲
湖北省襄阳市气象局 441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落实中央政府下达的重大政治任务,襄阳市还于2018年发布了《襄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气象业务的角度出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襄阳市农业和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一套有助于推广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气象服务普及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襄阳市;气象服务措施
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发展落后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弥补的主要短板。习近平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损失逐年增加,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离不开气象服务保驾护航[1-4]。该文从气象业务工作角度出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襄阳市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努力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气象服务措施,为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1.襄阳市概况
襄阳,湖北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1332.8公里。襄阳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西部为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襄阳市最高点。襄阳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近年来,襄阳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和幸福共享五大新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初步形成“粮经复合、种养结合、产加销服、农工贸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襄阳市气象服务措施
2.1提升乡村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预防和减灾建设,深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完成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完整完成城市社区和乡村的综合气象灾害研究,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确定气象灾害风险区;改善发布天气警报信息的渠道,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新媒体,广播电视,电子屏幕和“村村通”来传播天气信息。全面覆盖城乡;增强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专门的广告活动来传播气象科学知识,并进一步在学校,社区,城镇中推广气象科学知识和公司。
2.2提升新媒体气象服务综合覆盖能力
建立健全新的媒体信息发布制度和机制,通过官方网站,APP,微博,微信,交通引导画面,深化各种气象服务信息和气象科学知识的发布。以及用于气象服务的信息推送系统;加强新媒体资源的使用,新天气媒体的使用将进一步促进新媒体发布天气信息,了解公众需求,公众参与天气服务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当地社交,创建个性化的天气服务信息;充分利用新的媒体渠道,提供公共气象服务,扩大和提高气象灾害预防和减灾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及时性。
2.3提升乡村农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使用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并依靠农业专家和机构,着重关注农村地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包括基于气象要素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平台中的服务对象发展专门的和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内容。通过农田气候小气候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高清摄像头跟踪监测,形成农业气象大数据库,提供精准农技、异常天气提醒、全生育期专题分析报告和温馨提示等专业服务产品。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提高农作物质量使用户达到逐年增加产量和增加收入的效果;在天气异常的情况下,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使用户达到保证生产和收入的效果。
2.4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气象服务能力
针对襄阳市实际的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需求,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环境气象业务平台,并利用气象监测点来了解襄阳市的温度和湿度曲线。大气边界层,大气紫外线,PM10的浓度和PM2.5的浓度。实时监测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的边界层;结合天气预报开展环境气象服务,重点监测,预报,评价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和估算潜在污染,细化和排放雾霾,发布霾预报,环境气象指数预报,空气污染状况预报等服务产品,重点提高气象保障服务对大气霾的综合治理能力;在襄阳市全天候,全地形和全自动天气预报中构建风廓线天气雷达,以实现恶劣天气的24小时监控。
2.5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物资设备存储,运输和运行的安全管理,加强科学侦查和调查,加快人影服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常态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业务,为贫困乡村提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服务水平,加强人影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各种应急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气象背景和人工消(减)雨作业防线设计机制,健全人影应急作业监测预报、空域保障、指令下达、发射操作和弹药供给等技术、保障要求和对策;加大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作业力度,加强针对精准扶贫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深入开展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水库增水灌溉和发电、农作物防雹等多功能作业服务,大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结语
气象服务与襄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通过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新媒体气象服务全面覆盖,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等。认真整理气象服务的需求,经验和收益,逐步形成一套可重复,可扩展的气象服务措施,以配合襄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战略的推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家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南市气象服务现状及着力点[J].江西农业,2019,155(06):64-65.
[2]张周嵩.加强三农气象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护航[J].农家参谋,2018,586(12):132.
[3]郭东艳.乡村振兴背景下淇县气象服务工作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
[4]吉宗伟.乡村振兴战略下气象为农服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13).
作者简介:佟菲(1973-)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撰写气象服务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