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桐
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阶段,互联网覆盖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已经开始向其他专业领域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成为建筑施工行业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进一步提升,更好的维护了工程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管理;运用
引言
现今建筑行业已经完全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互相结合后,推动建筑行业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建筑企业若想脱颖而出,需要完善自我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建筑企业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的管理合理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从而提升工程质量及企业的综合实力。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新时期,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于各行各业发展均产生较大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行业也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尤其需注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很难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制约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建筑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均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不仅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施工管理,才能够提升管理效果,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项目估算、工程决策、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均必须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施工管理效果。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施工流程,并且不同施工环节之间密切相关,为了保证实际施工质量,必须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同施工环节施工质量。通过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因此,信息化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优势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2 现状
2.1 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实际应用已经日渐成熟,但在建筑行业内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尽管一些建筑企业购置了信息技术相关设备,但信息技术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建筑企业甚至将设备仅用作制作和打印表格。在工程施工阶段,部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在思想上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传递工程数据信息和工程进度信息属于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所以仍然坚持沿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传统且原始的方式不仅使信息传输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开展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长此以往势必遭到市场淘汰。因此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拥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匮乏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管理模式,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实际作用。但在建筑企业内部,拥有此类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诸多问题。
此外,信息技术需配套项目管理流程和细则,对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深入开发,使信息技术各项功能都可以达到最优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结合项目管理需要,对信息进行灵活处理,但拥有综合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软件开发薄弱。
3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3.1 施工合同管理的优化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施工合同管理的效率效果得以提升,其转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关合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在本次施工综合管理中,依托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模型,实现了建筑构件信息、合同履行信息、施工目标信息等的集成与不断更新完善,确保了合同等工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统一性。管理信息化系统促使合同信息在施工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中共享,实现了施工不同项目的有效串联,为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提供畅通渠道,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系统完成了合同签订至合同终止评价全过程的信息共享,防止合同履行不协调、内容重复等问题的发生,推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不断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在本次施工综合管理中,使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展开了合同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其中,在合同签订阶段,主要完成了合同策划、合作伙伴的筛选、企业内部管理与对外招标信息的共享、确定本工程中不同参与方的工作范围、形成统一模板等工作;在合同履行阶段,主要完成了合同交底、履行情况跟踪管理(合同变更索赔的审查、工会进度款的审查与结算、编写施工日志等);在合同变更阶段,主要在对对合同履行信息中确定变更原因,分析问题并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实现变更工程量与变更价款的计算;在合同评价阶段,主要结合系统中保存的合同签订情况、履行与变更情况等信息,完成全方位的分析评价,明确企业的合同执行能力与管理水平,为后续其他建筑工程管理的展开提供支持。
3.2 在工程设施和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设施以及材料管理方面,也可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是在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所发展的,因此精确度比较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设施和材料管理中,能够对施工全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类设施以及材料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进而保障各类设施和资金的使用率水平。另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对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能够对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监测,延长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项目建设工程进度。
3.3 施工进度管理的优化
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价等均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在本次施工综合管理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性,主要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依托提前构建的模型,系统可以完成项目信息资料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具体操作如下:将BIM模型导入软件中,并将本次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导入的记得模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本工程现场施工的仿真模拟。受到系统的灵活性、与信息的联动性影响,一旦某项数据发生改变,系统中的其他信息能够实现自动更新。实践中,笔者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多种参数的动态调整,促使系统中的工作进度管理方案自动更新。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进度管理信息化的准确性,管理人员必须要提前将原定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精准输入进系统中,本次管理使用了激光扫描结合人工核对的方式完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现如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可推广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工期要求内完成项目建设,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天平.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智富时代,2018,5(4):210.
[2]王海涛.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与装饰,2018,4(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