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李冠楠
[导读]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李冠楠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因此把控好混凝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1.1钢筋暴露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对钢筋处理不到位也会引发钢筋暴露问题,这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钢筋暴露将会导致裸露的钢筋与空气发生反应进而出现锈蚀问题,在锈蚀过程中会不断破坏周围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随着锈蚀的不断深入,最终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当前发展出来了一些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将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性能大幅度提升,依靠混凝土对钢筋进行保护,两种起到互补提升的作用。
        1.2麻面问题
在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浇筑养护会导致麻面问题的出现,对于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出现大量的麻面将会导致建筑表面平整度降低,也会导致裂痕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对于建筑外观以及结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果麻面大量出现在建筑的主体部分,甚至会影响建筑的载荷承受强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为此,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麻面问题,确保建设整体的美观性以及结构稳固性满足用户需求,避免影响企业发展和用户安全。
        1.3裂缝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裂缝问题,裂缝将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建筑难以承受相应的负荷,其使用周期与抗震性能等都会受裂缝干扰而下降。为此,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于裂缝问题的关注程度,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加强过程管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裂缝,避免裂缝累积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
        2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前期施工准备环节
2.1.1按照质量要求选择混凝土材料
材料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之前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混凝土配比材料进行选择,为了避免材料选型错误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过程中的人员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因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后续施工技术受到影响。在混凝土材料选型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选型,对于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需要应用商品性的混凝土材料,对于小规模的建筑施工可以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选择相应的材料,在过程中需要以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为前提。为了避免所选的材料质量与实际严重不符,需要在采购过程中要求厂家出具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并且尽可能选择与质量有保障、信用高的供应商合作。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管理人员也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应有专业设备对材料各方面的性能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合格后方可将混凝土材料投入建筑工程之中。
2.1.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比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配置人员需要在实验室对其强度、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通过对含水量、水泥、外加剂以及砂石等含量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获取最佳的配比参数,然后将此配比参数应用到施工现场,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2.1混凝土的拌和
混凝土拌和需要严格按照确定的配比进行,在过程中对各类材料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材料的添加顺序以及次数进行严格把控。正常来讲,在投入原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投料。

一次投料在操作时需要将粗集料、细集料以及水泥依次投入并集中拌和,而二次投料则是在将水泥拌和的基础上将粗集料以及细集料依次投入。相对而言,二次投料的方式比一次投料拌和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而且二次投料这种操作方法更加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所需水泥的用料。
2.2.2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概况对浇筑的用量、时间、运输情况以及构件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出一个最佳的浇筑方案,确保人员可以按计划有序开展浇筑工作。一般而言,浇筑施工人员振捣操作可以通过插入式的振捣器来完成,在过程中需要分层开展浇筑与振捣工作,确保浇筑厚度满足要求,避免出现下层混凝土凝固前尚未浇筑完上层混凝土的情况。
        2.3施工后养护管理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后期的养护质量,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结构性能符合工程要求,避免因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湿度,降低其表面的散热效率和水分流失效率,合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因为水化反应引发结构裂缝问题。在控制表面湿度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塑料、草帘等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影响混凝土结构紧密度,确保混凝土不会产生干缩裂缝现象。在控制表面温度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水洒在混凝土表面,确保表面温度符合要求,同时保持其含水量。养护施工需要结合温度、气候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冬季可以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抬升,而夏季则需要避免阳光直射混凝土,低于5℃时则不需要再对混凝土表面浇水。
        3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3.1注重施工材料设备管理
3.1.1为了避免检测合格的材料在存储期间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质量性能变差,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材料存储要求建立相应的库房安置各类材料,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和防护工作,避免材料性能受到损坏。
3.1.2混凝土施工材料在进场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在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避免将不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应用到建筑施工之中。
        3.2提升混凝土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一,为了开拓员工的思维眼界,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动态情况,企业可以要求专家或高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其二,企业需要坚持人才的持续性培养工作,结合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发展情况编制相应的培训教材和课程内容,以此为基础对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检验和激励人员。
其三,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及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3.3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传统的建筑施工受工作模式的影响,无法快速完成信息的交换沟通、审核和指令下达等工作,导致其经济效益、发展速度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制约,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为此,建筑施工单位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企业的管理系统,依靠系统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及时上报发现的各类突发问题并审核解决,有效降低成本损耗,提升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述,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强度、防水、耐久等各方面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项技术手段应用情况的监管力度。而且当前的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各类施工单位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产生,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相关建设单位也需要加强对于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在不断提升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中将混凝土施工质量持续提升,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初探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李志升.??居舍.?2019(35)
[2]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朱书平.??城市建筑.?2018(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