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研究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6期   作者:成远清
[导读] 在数控加工航空薄壁结构件之前,应该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法的基础上合理分析变形情况,同时对于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展开分析,以免出现零件变形现象。
        成远清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本文针对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初始残余应力、刀具作用力影响、工件装夹方式、切削条件限制、机床相关参数等,通过研究做好变形补偿工作、优化原有工艺路线、优化刀具切削参数、完善工件装夹方案、建立仿真应用模型等策略,其目的在于降低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发生几率,提高航空薄壁件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航空薄壁件;残余应力;切削条件;工件装夹方式
        在数控加工航空薄壁结构件之前,应该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法的基础上合理分析变形情况,同时对于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展开分析,以免出现零件变形现象。基于此,航空部门应该针对结构件变形现象制定应对措施,对结构件加以完善,确保飞机的整体性能。本文重点分析了航空薄壁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策略,希望能够给予有关单位一定帮助。
1 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因素
        结合以往的应用经验可以得知,影响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初始残余应力、刀具作用力影响、工件装夹方式、切削条件限制、机床相关参数等,从中挑选几类影响因素进行详述,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1.1初始残余应力
        在航空薄壁件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材料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会在局部出现形变的情况,而且受到不均匀力的影响也会出现相变的问题,进而导致工件内部出现残余应力的问题。在正式加工之前,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应该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整个截面上的合力矩均能满足如下公式:(1)adA=0;(2)dM=0,其中a表示单位面积上的残余应力;A表示结构截面面积;M表示结构应用期间的力矩。在切削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本身该过程就属于一个加工材料被逐渐切削的过程,并且在从过程中,结构内部的残余应力也会逐渐被释放到外界,同时零件原有刚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点,以满足系统的正常应用需求。
1.2刀具作用力影响
        在工件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切削热:在切削过程中,克服材料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所做的功大部分转化为切削热,造成零件各部位温度不均匀,使零件产生变形。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刀具的切入深度、切入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还需要做好刀具应用期间,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控制,从而提高结构运行过程的可靠性,减少切削热带来的影响。(2)切削力:刀具的切削分力使零件表面在弹性恢复后产生不平度。由于薄壁工件结构复杂,加工时不可能采用同一切削用量。还有不同位置壁厚的不均性,造成了在各个加工位置,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量并不一样。零件表面弹性恢复后,受到前期去切削过程所带来的影响性,很容易造成加工壁厚误差[1]。另外,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入深度、切入速度等参数超过了结构所承受的具体强度,这也导致了结构切屑出现了较大的形变,而且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应用类问题,如边缘圆滑度较低、材料波动性较强等,这也降低了结构最终的成型质量。
1.3工件装夹方式
        进行薄壁件加工处理时,受到工件装夹方式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结构出现大幅度形变的情况。导致此类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薄壁零件本身的钢性相对较差,那么在工件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也会对结构表面尺寸的精准度、应用形状等参数带来较大的影响性[2]。并且在过程中,结构夹紧力与支承力会受到作用点选择情况的影响,导致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一些附加应力,从而影响到构件最终的成型效果。另外,因为航空零件本身的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装夹过程中,如果单次提供的装夹力过大,那么在后续应用中,也将会导致一些潜在问题的出现,如零件出现过度形变、破损等情况,这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破损率,降低了产品生产后的合格率。
1.4切削条件限制
        在工件加工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削条件包括了加工速度、加工深度、切削进量等因素,这些内容也会对结构加工带来较大的影响。以切削速度为例,如果切削速度过大,那么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屑状态也比较差,高低、齿形的差异性也会显著提升,这样的话会影响到工件的生产精准度,降低工件生产的合格率。对此,需要在航空薄壁件生产过程中,对于切削速度的合理范围进行控制,以此来提高切削过程的合规性,提高切削结果的精准度[3]。而且在切削速度最佳范围的管理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组建试验来进行获取,做好试验过程的记录工作,对于一些潜在的干扰因素也需要做好优化处理工作,从而降低了这些干扰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系统应用过程的可靠性。
1.5机床相关参数
        除了上述提及到的影响因素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机床参数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第一,启动机床之后,机床的实际运行功率,从机床构造情况来看,机床的运行功率越高,那么所产生的动能也越高,那么此时也会增加结构的切削速度,之前的章节已经提到,切削速度的增加,将会导致结果切屑变得不规范,影响到材料最终的加工处理结果。第二,机床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精度和几何精度,控制精度主要是以系统控制为主,目前常用的机床控制方式有PID控制、集中控制等,以此来提高操作过程的完善性。而几何精度则是指系统在运行期间,加工零件时所产生的精准度误差,考虑到航空工件的特点,其精准误差要求需要控制在毫米级别,从而起到提升机床控制参数的作用。

第三,机床刚度,目前所使用的航空工件,大多数都是以硬质金属为主,如一些合金类产品,那么在对其进行切削处理时,需要匹配相应硬度等级的切削刀具,如果切削刀具无法满足要求,那么也将会降低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零件生产质量[4]。
2 航空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应对策略
2.1做好变形补偿工作
        在对航空零件进行变形处理时,其首要的任务便是先做好结构变形补偿的相关工作。通过做好变形补偿工作,可以对工件形变情况进行优质处理,从而提高工件生产结果的合格性。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需要对工件的形变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明确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以往的经验可以得知,从本质情况上来看,工件在切削过程中出现了形变的情况,其实是工件内部应力平衡态受到了破坏,从而使工件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5]。针对此类情况,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常用的方法便是对原有的加工路径进行优化,控制好刀具的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量等参数,而且还需要在前期组建有限元模型,对于结构的回填量进行合理分析,借此来抵消结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回弹误差,进而提高工件加工质量,确保结构内部应力可以处于平衡的状态。
2.2优化原有工艺路线
        除了做好补偿工作外,还需要对原来的工艺路线进行适当优化,借助已经优化处理的工艺路线,对于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形变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并且该工作的进行,也能够降低装夹方式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从而提高加工结果的可靠性。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工艺路线的优化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做好前期工件结构的粗加工工作,借助合适的装夹方式、切削刀具,对于原材料进行加工,使其能够初步形成零件的初状态。而且在粗加工阶段,零件的尺寸也需要略大于既定尺寸,这样可以留出修改空间,从而提高粗加工后零件的有效性。第二,进行工件的精加工处理工作,在具体的应用处理环节,会借助机床对于机械参数、几何精度进行控制,逐渐切削成所需零件的形状,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刀具参数等,以此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升工艺本身的应用效果[6]。
2.3优化刀具切削参数
        通过优化刀具切削参数,能够对工件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同时还可以提升工件加工水平,降低误差问题的发生几率。结合以往的处理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各参数内容满足于以下公式:V=f·n·a,其中V表示刀具的进给速度,计量单位是mm/min;f表示刀具每次的进给量,计量单位是mm/齿;n表示刀具在运行过程中系统的主轴转速,计量单位是r/min;a表示刀具上已有齿数,计量单位是个。根据该公式来完成相关参数的计算工作,并且在切削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少切快跑”的原则,以此来稳定工件的加工过程,提高加工结果的实用性[7]。另外,在刀具处理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不定期检修工作,从而提高刀具加工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2.4完善工件装夹方案
        通过完善工件装夹方案,可以对工件本身的应用强度做好分析,从而起到调整结构形变量的作用。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首要任务也是对航天工件的基本要求进行应用分析,从而判断出合理的结构形变量情况,找出整个加工阶段,工件结构最为薄弱的位置,利用这些参数信息,来完成结构形变量的计算工作,从而筛选出合适的夹紧方式、夹紧方案等。而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结构受力分析的相关工作,基于基础工艺参数来完善加工过程,减少形变问题的情况[8]。另外,在机床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整个振动情况进行优化处理,而且对于机床的工作参数也需要做好控制工作,以此来控制好结构应用参数,提高工件最终的施工效果。
2.5建立仿真应用模型
        通过建立仿真应用模型,可以更快的发现目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相关问题的发现速度。一般情况下,航空零件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而且零件的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如果直接对复杂构件进行计算,因为相互间零件复杂程度较高,很容易降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此也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工作,将一些零件平面内容进行简化,同时将每个单独面作为计算时的参考模型。将结构的平面差和垂直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高计算结果的实用性,节省参数计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成本[9]。另外,在机床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整个振动情况进行优化处理,而且对于机床的工作参数也需要做好综合管控工作,以此来提升结构应用参数可靠性,提高工件最终的加工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变形补偿工作,可以对工件形变情况进行优质处理,优化原有工艺路线,可以对工件形变量进行有效控制,优化刀具切削参数,能够优化工件的加工过程,完善工件装夹方案,可以提高工件的应用刚度,建立仿真应用模型,可以更快的发现目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可靠措施来合理控制工件形变情况,对于提高工件生产合格率有着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冯长征,李初晔,王海涛,高诚.航空薄壁框类零件铣削加工变形机理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20,56(02):5-10.
[2]顾艳,李澄,龚天才,孙升志.小议航空发动机薄壁环形零部件加工变形控制[J].世界有色金属,2019(01):270+272.
[3]徐成龙,仲梁维.航空铝合金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57(03):113-116.
[4]于春涛,刘国平.航空薄壁铝合金构件加工变形浅析[J].国防制造技术,2018(02):18-23.
[5]刘方. 航空薄壁机匣零件车削加工变形与补偿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
[6]王凯元,魏松,刘刚,王东,于鲲.航空发动机薄壁环形零部件加工变形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5):153-154.
[7]安丽莎,韩永武,邓连兴.航空发动机薄壁环形零部件加工变形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6):47-48.
[8]郭磊.航空薄壁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03):176+178.
[9]林文强,石峰,冯战巨,彭会文.航空薄壁件切削加工变形控制与实时监测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7,45(23):82-85+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