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推广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吴帅文
[导读] 在林业种植工程和林业绿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我国的绿化面积在不断的增长。
        吴帅文
        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北安  164031
        摘 要:在林业种植工程和林业绿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我国的绿化面积在不断的增长。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木病虫害的存在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有害生物的治理与防治工作成为了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需要相关科研技术进行分析。本文着重介绍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当下的状况和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描述,并结合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进行对有害生物的治理,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主要受到了火灾、水灾以及生物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生物灾害来说,对林业的影响有着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在发展中如果不能做好生物灾害防治工作,那么势必会对我国林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灭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树种,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以此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一、引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因
        1、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
        虽然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已经增加了投入,加强了管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相关部门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打击力度,仍然存在林木资源难以管理的乱砍盗伐现象,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由于受到砍伐以及人工林种植树种单一等因素的影响,致使 森林树木种类骤减,纯林较多,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使林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林业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类、相生相克的植物种类的逐渐递减,甚至消失,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保护森林资源工作的中心是防控火灾和植树造林,忽略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因此防治工作的实施力度相对较差。同时,受到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呈现出剧烈的不稳定性,林业有害生物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并且,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呈现规模化、突发性的特点。由此可见,认识的不足会直接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及发挥其有效性。大多数情况下,要想控制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只能采取人工喷药或者飞机撒药的方式进行。紧急治理措施在实施中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受灾后影响林木生长,导致森林恢复较慢。
        3、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手段过于单一
        由于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尚未完善,无法及时有效的预报预测病虫害。还有的地区,因为科技投入不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仍然采用单一的化学手段控制其扩散蔓延。在森林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在研究林业有害生物的过程中新手段、新技术投入不足, 使 林业有害生物的管理形成了过于依赖化学手段的局面。长时间采用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不仅会使土壤板结,还会破坏森林中的植被,增加植物的抗药性,甚至造成物种消失,导致恶性循环。总体来说,化学手段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并且存在诸多危害。与此同时,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都是由于新型病虫的入侵造成的,因此,在造林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重点探讨 林业有害生物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紧急预案,一旦发生病虫害,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二、林业发展与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在林业发展中有害生物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不仅涉及到了树木的生存,同时还影响到了树木的生长与种子发育等。在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森林覆盖率增长、树种单一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不足等,这样也就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其次,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受到生物防治技术不足的影响,限制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生态建设目标的落实。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1.生物防治技术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同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病虫害不仅效果显著,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且病虫害不会形成抗性,保护了人畜生活环境不受破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防治手段。一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泰山1号防治天牛;二是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三是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類。
        2.物理防治技术
        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时候,可以充分使用声、光、电等物理手段实施对病虫害的防治,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树种。这种方法也可以杜绝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既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可以降低林业管理成本,提高林木的生长品质。很多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利用害虫的这个特点,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对害虫实行诱杀,可以减低成本,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害虫传播速度快、蔓延传播迅速,可以在害虫的发生和保护区域设置相应的保护隔离带,从而限制了害虫发生范围,这样可以保护未受到病虫损害的区域。另外,还可以使用信息素进行杀害害虫,信息素可以进行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可以有效的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对舞毒蛾、白杨透翅蛾、松毛虫、小蠢等害虫防治效果很好,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例如,在有些地区,松毛虫的蔓延十分严重,如果采用诱捕器加合成的信息素对其进行防治,一个诱捕器可以诱杀几十或者几百只害虫,效果比其他方式更加显著。
        3.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时,一般都是在应急的时候实施,所以要充分考虑利弊,选择具有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对环境污染比较小的药剂,避免使用普遍性药物。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使害虫自身抗性提升,引发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施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注射、根施等方法,避免对于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和污染,同时保护好各种益虫。
         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有害生物都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体现在意识的不足,也由于防治技术和防治策略不合理。因此,在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要加强林木检疫,提高思想认识,并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此外,还要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进而将新型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杨耀长.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8,38(16):189.
        [2]陈仕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21):71-72.
        [3]王金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1):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