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技术策略确定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孙金磊
[导读] 摘要: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能够转变传统建筑高能耗、高污染等现象,满足现代化绿色发展需求。
        天津市建筑节能推广培训中心  天津市  300200
        摘要: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能够转变传统建筑高能耗、高污染等现象,满足现代化绿色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节能绿色化改造进行浅要分析,结合建筑建筑设计原则,探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建筑节能;节能改造
        引言
        生态理念强调在规划设计的时候,确保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将生态建设理念、节能环保理念、绿色施工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融入规划设计中,多采用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施工环节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增强设计规划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公共建筑内部设计创新与生态理念结合,强调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实现功能需求的最大化、空间结构的最优化,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更适宜居住的、节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
        1节能绿色化改造理念
        公共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生命体,环境为皮肤,围护结构为肌肉,机电设备是内脏,控制设备是神经,信息采集是眼耳,智能管理是头脑,那么,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时应参照中医强身健体的理念开展节能工作,对应技术路线分别对应为顺、固、强、灵、聪、明。“顺”要求充分利用室外环境资源,如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公共建筑各功能区空间、结构及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充分借力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固”要求在公共建筑改造过程中,通过增设保温层、精细化的施工、洞口封堵等措施来强化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以减少建筑末端负荷需求;“强”要求通过改造能源系统中的机电设备或通过加强日常维护等手段来确保机电设备的高效及长期运行状况;“灵”要求控制设备能够根据室外环境、末端负荷需求的变化进行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不断的调适,使能源系统供应与建筑实际的需求得到合理的匹配,使系统保持高效的运行状况;“聪”要求公共建筑系统所采用的传感器、监控、计量设备等应准确灵敏,能够及时精准反映环境和末端需求变化,源端及输配设备的运行状况,与控制设备联动自动进行不断的调适;“明”要求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应实现智能化、精细化,通过借助于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监测平台、能源统计报表定期分析并明示公共建筑能耗数据,逐步挖掘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充分调动人在能源系统运行管理和实现节能运行中积极能动性。
        2绿色建筑设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原则
        在实际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应遵循可持续性、环保性及协调性等原则。第一,可持续性原则,是要求绿色建筑设计从根本上控制能耗,从人与自然的持续性发展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与建造,将生态意识融入建筑设计与使用中,科学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人与建筑物以整体的形式和自然融合。第二,环保性原则,是基于建筑建设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求建筑行业在发展中针对能源消耗与过度污染等情况,合理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生态平衡与建筑绿色环保化,并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环保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持。新的建筑领域中,绿色建筑会成为主流,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主流设计理念,应遵从国家的环保国策,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第三,协调性原则,体现在人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城市生态,人与建筑物等关系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针对现如今城市发展与建筑所面临的矛盾,合理有效地控制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在整个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最大化,选择环保性最佳及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在建筑设计与建设中表达出人与自然、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协调统一发展。


        3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技术策略
        3.1科学使用新技术与新能源
        公共建筑创新设计需要科学使用新技术、重视新能源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对传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利用曲面玻璃代替原来的平面玻璃,确保室内拥有充足的采光,加强内外部空气的快速流通,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室内照明、室内通风的能耗。另外,多利用太阳能资源。例如,南北方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气候、温度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门窗的朝向等。利用太阳能电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储存和利用太阳能资源,为室内的供电、取暖等服务。还要科学地使用保温隔热层,控制好公共建筑室内的温度,减少夏季过热对空调等的使用,减少冬季过冷对暖气等的消耗。
        3.2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首先,应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材料。传统建筑材料大都由化工材料制成,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施工方案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该在建筑材料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产生或不排放有害物质,做到不破坏、污染环境。其次,应用可再生材料。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为建材行业赋予了新的生机。目前,中国建材工业消纳了大量的工业和建筑废弃物,如利用煤炭行业的煤矸石烧砖;用电力行业的粉煤灰作为水泥的生产原料与混合材料,生产粉煤灰砖、纤维水泥外墙板;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等。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可再生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损耗,还能改善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3完善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完善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是提升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也需要建立政策措施间的相互关联和互补机制,把政府能力建设、措施落实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加速提升政府能源低碳管理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建筑用能限额管理制度,鼓励各地区针对不同类型公共建筑,出台地方能耗限额标准,对建筑实际运行能耗实施限额管理,并建立能耗强度最低者奖励、超限额加价等配套制度。能耗数据可依托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获取,提升平台数据的价值。同时超限额加收的能源费可作为平台运行维护基金,覆盖全部或部分平台运行成本,保障平台正常运转。抓紧完善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和公示制度,并将能效测评改为能耗测评,重点推进实际运行能耗测评标识,扩充能耗测评标识机构队伍。
        3.4内部环境设计时,要合理应用新型能源
        公共建筑的内部环境设计与其舒适度和经济性密切相关,只有内部环境设计质量与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科学展现绿色设计理念。如在照明系统设计时,应多应用新型能源,保证人们在声光环境中感受到建筑的绿色环保。通过太阳能实现照明操作与使用,借助清洁能源实现声光环境的控制,运用节能灯具,能在实践中降低能源的消耗,公共建筑自然就具备节能减排的特性,从根本上控制好能源的消耗。能源系统设计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改造常规能源系统,提升绿色生态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公共建筑整体建造环节入手,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渗透在各个环节中,并注重对新技术或新能源的应用,将绿色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效融合,加强对能源和资源的科学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生态建设。强调在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将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理念贯穿其中,重视节能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改善建筑内部空间布局,提高整体能效。
        参考文献
        [1]杨超,王屹.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8):63–64.
        [2]王金贤,马德坤.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202–203.
        [3]向科,胡显军,胡炜,等.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模式及其技术路线研究[J].建筑技艺,2019(1):1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