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赵佳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赵佳
[导读] 摘 要: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与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环境质量,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

        龙江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 要: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与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环境质量,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其不仅为我们科学地评估环境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措施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还是环境执法和环境规制的重要技术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为此,本文对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质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1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离开环境监测这一前提条件,环境管理及其质量控制就会失去科学依据,就会变得无从下手。所谓“环境监测”,通常指的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机构必须要严格遵照有关标准和法规,这样才能连续性地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的各种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人们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趋势,为实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据此可知,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质量、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方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以监测数据作为实施的基础,离开监测数据作支撑,质量控制是无法达成的。从职能监管部门的层面看,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防范环境污染的加重,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可以加强对环境现状的管理和改善,这对于提高环境质量、改进环保政策法规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2 环境监测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初步始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后,如今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依托各级环境监测网进行分级管理和上下级业务指导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也为我国实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和控制效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我国总体环境监测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时候人们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并没有虑及到环境污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或者即使是意识到了环境污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危害,但是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将环境保护的问题抛在了脑后,这方面的意识短见颇有些顾前不顾后的味道,或者喻之为涸泽而渔也不为过;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比较落后,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探索上还明显的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在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捉襟见肘,监测设备配置低、寿命短、故障率高、老化问题严重,技术研发人员经费短缺、待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还波及到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效果。
        因此,无论是在环境监测意识方面,还是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我国都有必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重蹈。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来自思想认识方面,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环境质量改善、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走形式、做样子;其二是来自行政方面的不作为,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业绩而轻视环境保护,对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三是来自管理人员的放任,比如监测人员收受企业好处后,对于排污问题装聋作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地削弱了质量控制的效果。



        3.2 技术水平滞后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效果,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很多时候,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等相关技术标准跟不上逐渐扩大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再比如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求等等,技术的滞后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水平。
        3.3 专业人员欠缺
        要保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就必须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从事这项工作,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特别是科班出身的人员还相当匮乏,其中能够从事质量控制专项研究的人员就更少,虽然说相关高校已经开始增设这方面的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但需假以时日方能将新生力量投放到实践之中,远水难解近渴。
        3.4 机制建设不完善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目前還没有形成专业性的管理机制,很多地方政府中的环境监测职能机构目前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有些地方即使设置了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但是在人员配备和资金支持方面也明显不给力,一人多岗、一人多职、职责交叉、职能重叠的情况并不鲜见,机制建设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4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法制建设
        要解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为监测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后盾,使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执法严格,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让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者付出刑罚的代价,以儆效尤。
        4.2 加大资金投入
        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就离不开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而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自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有关部门一定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部门能够及时更新老化的陈旧设备,提高监测工作的科技含量。
        4.3 健全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必须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的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控制结果的不准确,所以,对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都要予以严格的规范。
        第一是采样的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要对采样技术制度以及样品所在环境进行细致了解,要保证采样记录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第二是样品输送放置的质量控制。在样品输送和放置过程中,要保证将采集到的样品完好无损地运回实验室中,并进行化验和分析,要保证样品的储存温度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第三是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为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两种情况,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要尽量保证实验室环境和所使用的设备一致性。
        第四是基础工作的质量控制。在实验前要对仪器与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要保证设备和仪器的正常使用,要防止各种误差的发生。
        第五是报告数据的质量控制。要对报告数据进行严格的分析、复查和审核,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数据的分析、复查和审核必须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执行。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繁重复杂,环境质量控制工作涉及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只有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制度、做好实验室分析、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等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才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俊英,李明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2):113.
        【2】董剑.论环境监测站管理误区及应对措施[J].低碳世界,2018(3):5-6.
        【3】甄婷婷.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农家参谋,2018(13):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