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业用水管理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严奕婷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之一,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供给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以总量不足和区域性短缺为其特征。
        浙江省嘉兴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33
        摘要:人均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之一,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供给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以总量不足和区域性短缺为其特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战略趋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由此向全国范围推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随着各省试点地区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陆续推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的进展,梳理现阶段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难点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改革工作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农业节水、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管理
        引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资源性商品价格扭曲,即是推进农业生产节水及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手段,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治水方针,关键是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通过“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构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供给、监管和保障体系。
        1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深化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落实最严格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举措。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相关任务的积极响应。
        1.1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调动农民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
        通过农业水价改革,水的商品属性已深入人心,农民用水户有了水商品意识。商品这一观念不仅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用户学会节约用水,而且促使水管理单位步入正轨。水价的收取、管理等有了更加细致的办法。水费已经成为了农业服务管理组织收取的生产经营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抵触心理,确立了农业灌溉水费收取的合法地位。
        农业水价与农民息息相关,水价改革需要农民用水户的支持才能长久。随着农业水价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组建了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不仅组织用水户建设、改造和维护灌溉工程,而且协调了农民和水管单位之间用水的矛盾,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1.2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改造,也提高了水管单位的运行能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了农业用水向节水灌溉的方向发展,节约下来的结余资金可以用于节水工程的改造,极大促进了灌溉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进行了保护。例如2019年嘉兴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03立方米/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651提高到2019年的0.661。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管单位收缴水费不再变得困难,水费收取的一部分还可以用于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水管单位的基本运行。
        1.3、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了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通过农业水价改革组织开展了水价成本测算,根据灌溉用水成本和当地实际,制定了分类水价和分档水价。分类水价主要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分档水价主要分定额内用水水价和超定额用水水价。通过建立水价,初步算清农业用水“明白账”,提高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增强“用水就要付费”的认识,促进农业节水。
        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又制定出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政策文件,统筹落实奖补资金。精准补贴方面对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进行经费补助,通过机制建设来稳定投入来源。节水奖励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易于操作的农业节水奖励机制。
        1.4、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总量控制的用水定额管理,并落实了农业节水措施。
        各试点灌区全面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因地制宜确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用水定额。

探索开展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结合大中型灌区取水许可等工作,明确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测水量水方式和方法。平原地区如嘉兴市以提水灌溉方式为主的地区,主要采取“首部控制、典型计量”的方式,即以泵站为基础,在灌区泵站安装用水计量设施或“以电折水”,实行泵站首部计量,达到总量控制的目的,根据用水总量推算到每个田块确定亩均用水量。通过推进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促进节水减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巩固“五水共治”成效。
        1.5、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加强终端用水管理。
        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国家九部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要求,鼓励各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确权颁证步伐,落实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工程管护方面,通过水价改革出台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同时,推进大中型灌区和泵站等标准化管理,探索物业化、专业化等社会化管护方式。
        2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1水价综合改革进展仍不平衡。
        有些地区改革认识不到位,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抓落实仍有差距。
        2.2现有的“四项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虽然出台了四项机制、水价改革方案,完成了水权确权、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等,但有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文件上,还没有真正地将其落实到地,发挥出作用。比如新的水价政策和财政奖补资金尚未完全落实。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建议利用水权交易、阶梯水价等市场手段促进农业节水的倒逼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3完善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建议
        3.1优化灌溉用水计量方法
        现行的计量单元是以“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分界点”两个要素进行布局的,体现的是从上向下分级计量要求。结合江苏等平原河网地区实际,更具实效的计量布局是从下(终端)向上(水源地)进行计量。原因在于:一是水稻田是节水的控制重点,立足终端方可取得实效;二是终端计量结果对应于用水主体,方便对用水单元进行考核;三是终端扬水灌溉区具有泵站等工程设施,方便节水控制;四是大中型灌区并非完全的节水控制点,大多数区域仍然依靠终端泵站扬水灌溉。
        3.2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也是正面的,为此政府应当加强资金扶持和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灌溉用水设备,逐步进行试点推广,帮助更多的农户学会安装和使用节水设备等,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进行农业示范田建设,从而切实围绕提升节水成效与农作物生产产量、品质等方面形成更多的有效成果。
        3.3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奖励机制
        对实施灌溉节水、优化种植结构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农户依据节水量建立节水奖励制度,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和积极性,在合理的用水指标基础上,实行节水梯度奖励政策;多渠道筹集节水奖励资金,统筹财政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各类经费,结合农业奖补资金积极落实节水奖励资金来源,鼓励和引入公益性社会资本投入节水奖励资金保障机制。
        3.4 农业节水技术要推广
        我国农业种植具有作物多样的特点,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探索创新农业节水体制。在各个灌区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进广覆盖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节水技术、水改旱技术、耐旱作物种植、生草栽培保水保肥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节水技术。
        结语
        总之,在开展水价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解读,向广大用水户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等,引导用水户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郑通汉.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J].农村水利,2007(12).
        [2]丁杰、万劲松、康敏.推进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基本思路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