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改造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赵伟
[导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有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空心化”措施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措施。
        山东省单县李新庄镇政府  274300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有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空心化”措施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新农村建设;治理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鸿沟扩大,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空心村”。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不仅会对农村自身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也会给城市带来超负荷的人口压力,同时更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一、推动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和农村宅基地流转
        所谓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的农民或个人占用集体土地资源用作私人住宅基地。”土地管理影响土地的利用。户籍改革之前,城乡二元制度深深地将农民捆绑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村庞大的人口数量导致了大量的宅基地。户籍改革之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民进城务工更加自由便利。但是现存的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为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农民仍愿意保住农村的宅基地,留下一条后路。同时,我国法律上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宅基地禁止自由买卖。2014年10月,按照“分类处理”原则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试点改革。试点中对“一户一宅”赋予更加细致的解释。加快宅基地流转,对于降低农村空心化率意义重大。农村现有的宅基地状况令人堪忧:占地面积较大,且闲置浪费率居高不下。随着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将符合条件的宅基地改造为耕地,可以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二、废除农业税,种地农民得到解放
        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身上的担子轻了,他们可以自行支配之前用于交税的那部分资金,农民手上的流动资金多了,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得到一定的改善。并且,可以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农民的精神负担减少。农民面临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更加自主化地选择增加农业收入的劳务活动,农民们更加热爱他们手中的土地,他们更愿意留在农村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公共物品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在贯彻党中央的“三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城市的拥挤嘈杂相比,农民们也愿意返回农村投资创业,农村空心化现象得到一定的改善。   人民网对“十二五”期间,北京农村的三农成就进行了总结。

以北京农村为例,“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8座、村污水处理站1045处,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6.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不断加强,远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2%,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农村垃圾有效处理验收的四个省市之一;郊区能源结构加快调整, 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15万户实现“煤改电”,送气下乡实现全覆盖,郊区90万农村住户全部使用上政府补贴的液化气。”
        四、合理科学规划改造,优化土地再生
        在一些空心化较严重的农村,采取整村搬迁的方式,将搬迁后的土地统一竞标,让有实力的开发商进行投资开发。在未利用的土地上,集中建造新的住宅楼,将之前横向零散分布的农民们以纵向的方式集中到一起,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发展农村产业;将一些非常偏远,生产力落后,空心化非常严重的农村合并到其他经济发展较好的较大的村落中,使其规模化。这样大的村落“兼并”小的村落,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壮大大村落的劳动力,以先富带动后富。这种方式适合经济严重落后的空心村。
        五、正确对待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建设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可单独存在,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生活地域从农村向城市发展,开始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是将农村的劳动力引流进城市,使农村与城市之间双向互动;农村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安居乐业,这是农村的单向活动。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相反,缺一不可。要摒弃重视城镇化发展而抛弃农村建设的做法,不能以农村的退步甚至是消亡为代价去发展城镇化,这是顾此失彼的行为。要着重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统一发展。
        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借贷渠道
        现阶段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自身的借贷能力较弱,并且有的金融机构农贷款比重逐年下降,从而给予空心村改造的借贷支持并不充分。国家要拓宽借贷渠道,并且降低借贷条件,给予空心村改造充分的资金支持。
        七、加强招商引资,建设农村特色产业
        通过对空心村的拆除和改造,将空余的土地通过招商竞标的方式给农村带来投资项目,例如利用农村的自然美丽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从而活跃农村经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
        八、确定宅基地商品属性,引入市场机制
        宅基地流转问题是农村的一个大问题,空心村现存的闲置浪费的宅基地较多。空心村相关政府可以对整村的闲置或浪费的宅基地进行核查,在遵守法律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例如,将宅基地以竞标的方式出售,想要获得宅基地的相关农民必须出价最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