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赵科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赵科
        身份证号码:370321198804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于土木建设越来越频繁,而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对社会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质量因素除了人为原因外,材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运用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施工中发现混凝土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意见,这样才能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建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行业自身价值。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逐渐增加对建筑物建设的需求量,人们对建筑物建设成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筑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建筑物建设各项施工活动中,土木工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后建筑物建设成品的质量。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到气候环境、原材料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裂缝,想要预防裂缝问题的发生,必须从建筑原材料、施工工艺、气候环境等角度入手,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1常见裂缝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是不断健全的。在这段经历中,建筑性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土木两大工程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高强度升级和优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建设单位的市场效益,而且对城市规划改造项目的建设质量水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结构性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如下:第一,在设计阶段,混凝土结构不合理的设计导致轴承容量不足。第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裂缝。第三,施工技术因施工技术造成的裂缝,施工过程中过失可能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所以只有严格的控制才能避免裂缝的产生。
        1.2非结构性裂缝
        由于受湿度变化的影响,混凝土的建造发生收缩裂缝。第一,当外部自然环境湿度较高时,混凝土材料在扩展的环境中虽然吸收了部分水分,但一旦发生太阳曝晒的情况,其自身吸收的水分会迅速蒸发,使混凝土受到收缩力,从而生成龟裂的纹路;第二,在水泥建造过程中,水泥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也会产生裂缝。例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昼夜温差较大或天气发生急剧变化,外部温度的差异就会增大,从而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施工时,由于地基下沉,造成混凝土构造错位,这时,由于压力过大,混凝土结构会出现一些裂缝。
        2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对策分析
        2.1结构抗裂设计验算和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独特性,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抗裂缝设计的实验计算,然后通过混凝土与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配比,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还要根据强度结构与施工类型进行钢筋的配比。通常来说,在固件的增加过程中,对配筋比例需要不断地通过裂缝宽度进行约束力的减少。而在悬跳板与楼板间需要对羊角处于板内进行激光的密集布设,从而在应力相对集中区域进行裂缝现象的减少。在大体积超长的混凝土分项中,上层结构承载力不均匀,对建筑结构容易导致裂缝。一般设计情况结构根据后浇带进行收缩,混凝土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后浇带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计划变更。


        2.2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和质量管控力度
        在混凝土采购前,首先要通过对多方面进行决定,首先是搅拌站的考察,针对工厂供货能力与实力进行质量等有效防范,在材料配合比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流程与比例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审查图纸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制定出符合实际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作业,对于安排施工过程中要与搅拌站不断地进行沟通,确保混凝土运输中不会存在差异。在确保方案的顺利进行的同时,更要在混凝土骨料与塌落度中进行检测,严禁混凝土自行配合比的调整。由于对混凝土配合比不正当的调配,可能导致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甚至通过严格的振捣时间,在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强度等级较差,对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最后要通过实际的拆模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做好养护工作也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有效工作步骤之一。
        2.3科学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
        在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混凝土自身发热情况的产生,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首先要考虑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与火山灰水泥同时增加缓凝减水剂,帮助混凝土提高凝结程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在安排浇筑过程中,首先要避免高温浇筑,通过短距离的输送混凝土以冷水搅拌的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搅拌过程中要减小混凝土平地厚度,从而以冷水循环方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方案的制定要对其温度监管具有有效的处理,在冬季施工期间,由于气温较低增加混凝土凝结速度,因此要避免气温低于5℃下进行浇筑或者是采用加入。热水鱼骨料的形式进行加热埋管等技术措施,最后在养护阶段可以进行覆膜等方式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收缩能力产生的裂缝。
        2.4预防温度裂缝
        各地存在早晚温差,有的地区比较明显,容易造成混凝土建筑物受损,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会出现裂缝。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加强预防,防止出现裂缝。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减少混凝土厚度,减小内外温度变化。然后在施工中,特别是在浇筑过程中,采用降温的方式,使材料降温,形成混凝土。在超高温度地区,可以采用泼冷水或遮阳的方式降低材料温度。如果气温发生剧变,房屋的防护维护工作要做好,从而减少因气温变化引起的混凝土磨损问题。因此,我们要具体分析温度变化的问题,并根据各地情况作出适当的决策。
        2.5连接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直接影响凝固之后的混凝土成品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结合对自身经济实力、混凝土浇筑基础设施、建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各项具体情况的了解,制定符合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并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其培训内容应包含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方案、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控制方案,提升其专业技能,使得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能够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规范标准。连接技术是混凝土浇筑常用的技术,浇筑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可以采取套筒灌浆、螺栓等方式,在采用套筒灌浆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依据土木工程建设需求,在套筒内部放置钢筋结构,然后向套筒倾倒混凝土浆液,在采用螺栓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需要进行浇筑的区域放置模板,运用特殊形状的角钢固定模板,使用螺栓将内外两层模板联系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科学的浇筑技术能够提升凝固之后的混凝土质量,从而降低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几率。
        结语
        混凝土是各项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建筑施工单位想要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依据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气候环境、施工基础设施、施工进度要求,制定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建筑单位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购买质量较高的混凝土原材料,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的混凝土配比,施工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并做好混凝土凝固之后的养护工作,从而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白香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
        [2]高铜传.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解析[J].四川水泥,2019(7).
        [3]李雄.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9(10):25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