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下小城镇环境污染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胡江涛
[导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全面创新发展,并在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份证号码:41282619910820XXXX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全面创新发展,并在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农村小城镇相对严重,污染相对不同的原因,包括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点,缺乏显著改善污染处理能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环境治理方案的缺陷,等,必须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尽快改进。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小城镇的环境污染,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小城镇;环境污染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地控制污染已成为人们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城镇发展必须改善和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有效跟上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营造生态宜居、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新环境。
        1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小城镇环境污染综述
        1.1新的城市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新的城市化已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实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这是更广泛和丰富的范围和内涵。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生态宜居、产业互动、经济集约化。更加符合中国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小城镇的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一直是小城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产型和生活型。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小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可否认,这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但也导致了更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此外,现代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农药化肥污染、畜禽粪便和废水污染以及有机废物污染也不容忽视。小规模城市生活型环境污染是指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各种污染。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城镇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1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特征
        目前,我国城乡差别明显,形成了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然而,受资源、环境、技术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小城镇往往依赖重工业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换句话说,他们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工业和经济,自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
        2.2污染治理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城镇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相比之下,小城镇的污染治理能力还停留在原地或进展缓慢,难以与污染的增长、扩散和扩散相匹配。此外,小城镇的污染治理能力落后还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监管能力不足、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没有提高等方面。
        2.3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小城镇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序通常是住宅先行,其次是商业建筑,最后是服务业建设,对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2]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城镇的环境发展。例如,集中供暖和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故障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4环境治理方案不完善
        环境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完善的治理方案作为基础,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然而,由于小城镇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环境治理的实施受到许多限制,如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部门和单位不配合、环境治理规划与实际脱节等。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城镇环境污染的对策
        3.1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环境污染治理需要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相关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国家和政府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根据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从整体上完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有效推动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要落实相关职责,加强资金配置和资金管理,督促各部门各尽所能,尽职尽责,推动小城镇环境持续改善。
        3.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在小城镇经济逐渐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关注其环境相关基础建设,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就当前来看,小城镇环境为相关基础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开展,主要包括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天然气与供暖集中输送等。在环境相关基础建设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将能有效对小城镇污染进行治理,同时还能促进小城镇集约节约的实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改善环境。
        3.3 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能够从多个方面保障治理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障治理效果,改善小城镇环境。首先需要对资金管理方案进行明确规划,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金分配及使用计划、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等方式,能够确保所有资金合理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以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环境改善作用。其次需要对小城镇产业创新与互动进行科学规划。小城镇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重工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对小城镇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以先进的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绿色化发展,深化产业互动,探索更加先进、环保的产业发展模式,协调经济与环保[3]。最后还需要对具体环境治理项目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小城镇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他相关情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与项目,投入资金、组织人才、应用技术,全面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3.4 做好环保生态宣传工作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更需要广大居民深度参与,基于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治理工作。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环保生态宣传工作,借助网络、媒体、广告等多种形式与渠道进行宣传,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小城镇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和鼓励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中来。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有效保障治理效果,有必要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与政策,加强环境相关基础建设,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做好环保生态宣传工作,从多个方面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姜文锦,王倩,童舟,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环境管理研究[J].环境保护,2015(13):45-47.
        [2]汪玉,黄渊惠,张静.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思考——以常德市桃源县为例[J].学园,2015(17):16-18.
        [3]张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8(20):181-184+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