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唐孝昆
[导读] 摘要:转换层结构是高层建筑中的关键,将会直接决定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做好转换层的施工,保证其质量尤为重要。
        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转换层结构是高层建筑中的关键,将会直接决定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做好转换层的施工,保证其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类型、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转换层是根据建筑物内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不同的结构类型进行结构转换的一个楼层,它能为建筑提供更大的空间。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以保障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成为建筑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类型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根据不同的楼层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梁柱式的转换层,采用此种转换层多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垂直结构的转换,能够使转换梁与墙柱进行承受力的转换,使用的材料比较少,成本支出少,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主要使用类型,能够较为灵活的转换楼层的结构。(2)箱梁式的转换层,对转换楼板与梁柱进行浇筑,使之形成一个箱式的结构转换层,这种类型的转换层,强度比较大。(3)楼板式的结构转换层,当高层建筑楼层结构比较复杂,特别是转换层的上下部结构布置差异性比较大时,此时用梁柱转换就会产生承受力不足的现象,选择楼板式的转换层,可以加大楼板的厚度,充分考虑到转换层的承载压力,采用此种转换层虽然不会影响到下部的结构设置,但是由于楼板材料消耗比较大,厚度的增大也无形中增大了转换层的自重,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特点
        1、整体结构大
        楼面的支撑荷载重力主要通过截面的内力而实现。在高层建筑机构中,由于其结构内力的分布复杂,为了保证上部结构的水平剪力能顺利下传,对转换层楼面的水平刚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般构件尺寸在转换层中的结构相对更大,并且带来更多楼面荷载力。
        2、下部竖向构件的卸荷
        在对高层建筑的转换层进行设计时,应强调“重下部、弱上部”的原则,通过设计手段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力组成的施工情况下,下部的竖向构件轴压比需加强控制,才能确保结构有良好的延性,让转换层的下部竖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比其他构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并利用下部承载力的聚集,成为支撑的传力结构。
        3、需分层浇筑
        由于转换层的水平构件高跨比较大,因此不可忽略截面弯曲时产生的水平纤维相对错动。假定平截面已经不再适用,那么一般则体现出短深梁或者厚板的受力情况。通过二次叠浇法开展施工时,应该对叠和构件进行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到分层位置的水平剪力可能对构件产生的影响,并再进行合理设计,保障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时及后期应用中保持承载能力。
        三、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和支架施工技术
        由于转换层结构具有较大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模板支撑方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确保支撑系统具有较强的刚度和稳定性。具体可以选择一次性支撑、荷载传递法支撑、叠合浇筑法支模和埋置型钢法支撑等。每种支撑体系都具有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支模方式。

在斜撑施工时,同时搭设梁底斜撑支架和梁下排架,即使无法同步,则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也要确保搭设工作完毕,这样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才能保持同步受力。在斜撑施工时,所有斜撑杆要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这样有利于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立杆施工时,立杆的上端要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进行直接扣接,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将钢垫块设置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将立杆的下端支撑设置在钢垫块上。扫地杆设置在梁下排架下,中间设置两道大小横杆,斜撑设置在梁底排架两侧,采用横向方式进行设置。双肢剪力撑采用纵向方式设置,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要连为一体,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2、钢筋制作和绑扎技术
        钢筋具有焊接、冷弯、拉伸等性能,其在高层建筑转化层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由于钢筋布置比较密集,主力钢筋比较长,钢筋使用量较多,钢筋绑扎难度大,因此应加强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控制。首先,钢筋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用钢筋焊接钢板,合理设置钢筋工程保护层,在高层建筑转换层两侧设置双排脚手架,用于支撑钢筋结构,保障钢筋骨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各个位置的钢筋焊接固定好以后,将钢筋脚手架撤去,进行下一步施工。其次,使用锥螺纹接头或者闪光对焊连接主力钢筋接头,焊接人员应严格按照我国钢筋焊接标准,分批检查钢筋焊接外观,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保障机械连接和钢筋焊接质量。最后,楼板、腰筋、梁上下位置钢筋伸入墙内和梁内的锚固长度,应达到钢筋工程施工设计标准和国家要求,梁模板和梁底板支撑安装施工完成后,捆绑转换梁钢筋,仔细检查钢筋直径和数量,然后安装转换层楼板,钢筋的间距、形状和规格必须符合高层建筑施工设计要求。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避免水化热以及其他状况的产生,可以通过加入粉煤灰的方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要注重细石含泥量在1%以下,含砂率在44%以下,并注重搅拌的时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保持模板湿润。施工人员还应该仔细勘察,确保混凝土能够在振捣中进入到梁底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转换梁混凝土应该进行分层振捣,并需要对长度和高度进行控制。浇灌应从中间向两边的方式的进行,浇筑速度单层最好保持在每小时5米,而且需要延长前后两层的间歇时间。另外,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锤击的方式,对上下的模板进行检查,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超过12个小时,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即通过保温、保湿的方式进行养护。为了避免混凝土因为内外温度差的原因出现裂缝,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覆盖麻袋的方式,随后在进行浇水养护。在进行浇水养护时,为了避免混凝土因脱水产生裂缝,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浇水养护期超过14天。最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测温,测温点包括底部、中部和表面。施工人员在进行测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测温管的插入深度。在进行测温时,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小时,测温频率最好保持在三天内2小时一次,三天后4小时一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构转换层体系是高层建筑各个楼层之间的连接纽带,并且会对高层建筑物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并仔细分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预先做好相配套的解决方案,提高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效率,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胜利,孙国平.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7):273+275.
        [2]肖和清.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07):96+98.
        [3]晁越,王国栋,李新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74.
        [4]毛用舟.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知识,2018,36(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