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张家年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方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毕节  5516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如今,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有建设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想要有效改善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必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这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策略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但是,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积累矛盾多,农田水利严重滞后且建设标准较低,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期,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势在必行。今后,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能达到理想效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1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在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增强其工程建设效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具体包括:(1)通过对人员优化配置、建设过程严格把控、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满足其高效施工及科学应用要求;(2)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定好相应的设计方案,可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满足其作业计划高效实施要求,为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3)在灌溉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丰富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技术内涵,全面提升其灌溉作业开展中的技术水平,满足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要求。
        2强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有效的建设管理能够促进基础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的同时,还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技术。因此,为了保证基层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强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2)有效的建设管理能够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为了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会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管理制度和机制,在此种状况下,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确立。(3)我国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还要不断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促进提高基础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得我国基层水利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3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陈旧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具备除水、排涝和防旱功能,可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几十年运行,多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严重、故障频发等问题。虽然改革开放后,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更新和维护,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3.2监管机制欠缺
        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制度在一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难以得到灵活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欠缺合理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无法对工作人员形成约束,无法明确具体的负责人,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或逃避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管机制欠缺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专项资金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4提高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
        4.1提高建设和管理人员整体素养
        地方招投标管理机构要严格把握建设单位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以及人员不得参加招投标。

除此之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制定严格可行的定期、不定期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将岗前培训和离岗培训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的考核。从考核中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进行培训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有效提高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4.2抓好工程质量监管,加快建设进度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对工程的有效应用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并要求施工招标和监理相关的单位一定要对此进行有效落实。从计划、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必须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来实施,加快各工程的施工进度,但是在保持速度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质量。
        4.3明确管理职责
        在提升管理观念的同时,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明确是管理职责,将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管理等,进行工程的管理主体划分。明确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关系,要转变其职能属性,分开政企以及政事。要确保实现工程管理运行、维护工程安全、工程效益等多方面的职责划分,并将职责落实到实处,确保有效的管理。对于未依法完成管理的主管部门,要严惩负责人的责任。要明确各个职能的管理主体和负责人,采取多样的管理措施和方式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村的经济促进作用,保障水资源的供给,形成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转。
        4.4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均能主动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可靠支撑。例如,为农田水利建设贷款提供减免税费的政策,减轻承贷主体的经济负担;地方政府按投资比例给予辖内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机构奖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另外,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以确保资金使用方向有账可查、有迹可循。
        4.5严格资质审批制度和工程招标制度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的资质不够高,如此也就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进行工程招标以及资质审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去除掉一些资质低下的施工单位,选择一些高水平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招标的过程中针对标书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研究,同时需要针对相关施工单位进行了解,只有标书合理、施工能力合格,才能够进行水利工程的招标环节。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种腐败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坚决杜绝陪标以及保标的腐败现象。
        结束语
        “三农”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农业在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维持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生产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调节,为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云花.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J].科技资讯,2019,18(08):58+60.
        [2]雷玉泉,魏生全.农田水利节水工程建设的特点、作用和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1):96-97+99.
        [3]曹俊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助推吉林市龙潭区扶贫攻坚[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55+57.
        [4]赵颖颖.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52+54.
        [5]许建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