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张鹏飞
[导读] 加强资金投入,理顺行业管理职责,深入开展农田产权制度改革

         张鹏飞
         荣成市水利局 邮编264300

         关键词:农田水利 运行 管理
         摘要:加强资金投入,理顺行业管理职责,深入开展农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和使用权,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工程的运行管理,对长期稳定发挥工程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基本情况
         1.1工程概况
         荣成市目前建有各种水库16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27座、小(2)型水库130座;此外还有塘坝1055座。
         全市农田现有灌溉面积79.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2.47万亩,拥有小型水库灌区75座,有效灌溉面积59.77万亩,拥有井灌区321座,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2.3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35万亩,旱涝保丰收高标准农田面积45.5万亩。2019年,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7004。
         1.2行业管理
         2018年之前,荣成市水利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监督管理,各镇街组织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内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2018年,随着机构改革工作开展,农田水利职能移交给农业农村部门,由荣成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二、管护措施
         2.1明确产权和使用权
         2015年,荣成市政府制定印发了《荣成市农田水利设施确权登记办法》、《荣成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考核及奖惩办法》,统一印制了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证、使用权证,明确部门职责和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管护到位”的管理制度。对各镇街、村产权、管理权登记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摸底调查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使用权,并统一登记所有权证、使用权证,指导产权所有者与工程使用者签署管护责任书,明晰工程管护责任、管护范围,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通过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理主体,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经费,激发管理活力,保障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2.2落实管理人员
         2012年,荣成市编办出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乡镇水利站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2013年荣成市政府制定了《荣成市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每村1名的标准,全市共配备924名村级水利员,主要职责是“水情观测、现场报讯、管理防汛预案和组织应急抢救;村内水利工程的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及供水事务协调,组织农田灌溉、抗旱防涝和水事纠纷调处等”。荣成市水利局、财政局制定《荣成市农村水利员工作经费补助实施方案》,由市财政列出专项预算,开始对农村水利员工作经费进行补助。全市共设置乡镇水利站22处;选配村级水利员920人;建立镇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2处。2018年,荣成市开展农村协管员整合试点工作。将村级水利员工作职责并入村居日常事务管理范畴,纳入农村“四职”干部考核管理,与工资挂钩。整合以后,人均工资和补助将达到3-4万元,有效调动了村级协管员工作积极性。
         2014年,荣成市政府印发了《荣成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落实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人员,提水灌区每个泵站落实1名管护人员,对自压灌区按每座水源设1名管护人员,超过1000亩的灌区,每增加1000亩增设1名管护人员。管护人员由各镇街水利站和村负责选聘,水利站监督审核,报水利局备案,管护人员服从镇街和村委双重领导。水管员负责泵站或灌区正常运转、日常维护、小型维修和协助收取水费。县级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具体补助金额由镇街考核确定,报市水利局复核后发放。通过严格考核和资金保障,调动基层管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为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提供了可靠保障。


         2.3开展维修养护
         在明确工程产权和使用权、保障日常运行管护人员的基础上,荣成市每年列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了农田水利设施专业养护单位,建立了“市级维修服务总站+5个区域分站+22个服务点”的管护机制,做到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全覆盖。开展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用水补贴和节水奖励,激励用水主体做好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基层缺乏主动性。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节水灌溉工程,省工、省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良好。但部分村两委涣散,无人管理,直接导致灌区带病运行或闲置。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都需要镇街、村委和用水户积极参与协调,但一方面部分镇街、村委嫌管理使用麻烦,不愿意组织灌溉,另一方面,受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效益降低等因素影响,灌溉收益远小于打工收益,部分群众宁可出去打工挣钱,也不愿费时费工去灌溉。
         3.2工程重建轻管。农田水利设施安装环境大多在野外,受农田机耕机收等活动影响,易损耗。而且机电设备在野外也易受雷击影响。但村集体普遍经济薄弱,收取的水费仅包含人工费、电费和简单的维修维护等费用,不能承担较大的工程维修。一旦出现大规模损坏,村集体无力维修,易导致工程闲置。而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以公益性为主,投资高、工期长、见效慢,基本上没有盈利,社会资本不愿投入,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支撑,其建设管护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基层存在“无能为力”和“等靠要”思想。
         3.3村集体管理水平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大多由镇街农民用水协会或农村村委负责管理运行。而基层负责的管理人员大多由村“两委”相关人员兼任,受其个人专业和素质制约,其管理理念、管理意识滞后,没有专业技术能力,镇街层面也没有有效的管护手段,造成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局面。
         3.4行业管理职责不清。2018年开展的机构改革工作,将农田水利项目等职责移交给农业农村局,但目前,普遍存在农业农村部门只管理新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接受、不管理以往的和近年国土、财政、水利等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但水利部门既没有政策,也没有资金,即使上级争取了维修资金,也往往被地方涉农资金整合,导致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直至闲置报废。
         四、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力度。目前,农业部门普遍要求在项目资金中,预留1%的资金作为项目运行管理费用,但金额一般较少,难以满足运行管理需要。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公益性强,投入大,收益慢,建议各级各部门加大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台社会资本参与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与运营。鼓励村集体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农田水利运行管理。同时,列支专项维修资金,作为强制性指标下达到地方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2建议通过土地规模流转移交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其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改善镇村管理存在的资金不足、人员老龄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另外,可以将零散的农田水利工程承包给专业公司、用水合作社、或个人经营管理,确保每处工程有人管护、每处工程都能发挥效益。
         4.3建议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目前,农田水利项目已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建设实施,水利部门实行行业监管,镇街负责具体的运行管理。部门职责交叉,因此建议自上而下,将农田水利管理职责移交农业农村部门,从而形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闭环管理,保障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张玉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5,(35):8
         柏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5
         李义龙,廖和平,张亚飞,张茜茜,.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发展模式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