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场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孙玉朋 孙祚棋 李壮
[导读] 摘要:在大型商场施工建设中,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杂乱,业主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必然导致工程的施工建设难度比较大,不仅仅给施工质量带来了较大压力,还容易造成施工工期的明显延长,如此也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施工进度管理,能够尽量确保施工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完成。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大型商场施工建设中,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杂乱,业主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必然导致工程的施工建设难度比较大,不仅仅给施工质量带来了较大压力,还容易造成施工工期的明显延长,如此也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施工进度管理,能够尽量确保施工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型商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型商场;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上海新世界名品城项目位于黄浦区163街坊地块,东至江西中路、南至南京东路、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天津路,是市区中心繁华区域。南京东路下有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隧道,河南中路下有轨道交通10号线车站(图1)。项目总建筑面积120000m2,地下5层,地上7层,建成后为1幢高55m的高档商业综合楼。
        2主要重点、难点分析
        2.1市中心零场地施工
        本工程占地面积12600m2,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m2,结构外边线退红线仅2m。工程运输仅依靠天津路进场。而天津路路窄、车流大,且有2条公交线路,北侧还有室外停车场,场地条件极其困难。2.2 复杂环境施工安全防护外滩与南京路步行街人流量在此交汇,任何施工材料的高处散落均会导致严重后果,已运营的轨交10号线南京东路站7号出入口设置在地块红线内,需要在确保乘客正常通行的条件下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3紧贴轨交超深坑施工
        本工程埋深达26.2m,局部挖深达30.0m,基坑西侧与轨交10号线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南侧靠近轨交2号线隧道区间边线仅6m,除此以外,北侧房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保护难度大;东侧居民将近200户,与基地仅有1条宽6m的江西中路相隔,工程地下室利用地下连续墙分为5块施工,大量的换撑施工及拆除对项目成本及进度会造成很大影响,业主合同中明确约1a时间内要完成超深基坑开挖、拆撑拆分隔墙、地下室回筑、主体结构等施工。
        3关键施工技术
        3.1市中心零场地施工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拓展外围空间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一是将南京东路结构外挑边线2m延后至外总体同步施工,并在该区域内搭设板房作为管理办公室及仓库;二是充分利用地下室商铺后装饰区域进行办公大临搭设,由于地下室封闭、潮湿,现场另外布置了送排风系统及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确保办公功能及环境良好;三是设置钢筋外加工场地,车辆长期驳运,在现场又设置了移动式材料补缺小场地,来避免外加工配料与施工现场产生的误差;四是在过程中按照施工方案对现场场地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有限的施工场地,现场在最紧张的上部施工阶段利用了中庭作为钢筋、模板、钢结构等堆场,对于不满足堆载要求的结构部位进行了适当加固,并且在施工时,合理地将上部结构分为3个流水段阶梯施工,满足了复杂工况下的施工要求。
        3.2复杂环境施工安全防护
        1)建筑物四周紧邻繁忙道路,人流量密集,特别是河南中路及南京东路,日均流量均在百万以上,河南中路的轨交10号线7号出入口更是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工程上部结构投影面全部与出入口重合,施工中既要确保地铁出入口乘客正常进出又要同步进行上部结构施工。综合考虑后在场地四周人行道及地铁出入口上方设计了跨度15m、长度将近300m的型钢空中平台,平台设计满足上部结构排架施工荷载要求,并与人行通道钢结构结合设计,减少相应构件数量,平台施工全部为夜间进行,由现场尺寸实量、工厂整体加工后,现场实施简单拼装,连接节点均采用螺栓式,避免焊接,将对地铁车站及行人的影响减到最小。

施工完成后的平台发挥了行人及轨交设施高空打击防护、主体结构施工、企业宣传等复合功能。
        2)现场布置塔吊及人货梯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大空间中庭区域,避免大型机械安装在紧贴马路的建筑物外圈,由于安装在建筑物内,无法采用常规的汽车吊直接进行大型机械拆除,后期在屋面安装了屋面吊拆除机械,增加了大型机械拆除难度,但降低了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防护风险。
        3.3紧贴轨交超深基坑施工技术
        3.3.1超深地下连续墙铣接头施工
        工程基坑埋深达26.2m,局部挖深达30.0m。围护设计地下连续墙共计154幅,施工工期为156d,最深达60m,必须保证每天至少完成1幅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期及质量压力非常巨大。本工程地下连续墙采用接头套铣工艺,也是首次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大面积使用。采取先抓40m后铣20m“抓铣结合”的方法来加快施工速度。为了确保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3%以内,首先在成槽前要求操作人员了解二期槽段两侧、一期槽段x轴的垂直度情况,并对垂直度进行超声波检测,其次采取铣槽每下深10m即对槽段进行人工复测,下深30m以后每5m进行1次人工复测的控制方法,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循环,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3.3.2紧邻轨交超深坑开挖优化
        工程通过分隔地下连续墙分为5大块进行开挖,先施工1#块,待1#块±0.00m完成后,再开挖2a#、2b#块,2a#块±0.00m完成后开挖3a#、3b#块,但根据此施工流程,最后一分块基础结构完成已是2013年12月,完全无法满足2013年年底全部主体结构封顶要求,必须技术优化整个开挖流程。
        经过反复研究比选,项目部最终决定先进行1#块开挖,待其完成地下5、4框结构过程中,分别进行2a#、3b#块挖土,待其完成底板后进行3a#、2b#块挖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轨交2号线安全,于北侧3b#块上方增加φ609mm钢支撑,形成8道支撑的围护体系,来解决因没有施工基础结构的后座力问题。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工期长、地表沉降、房屋沉降,特别是轨交2号线运营区间的保护问题。现场开挖实施严控分块尺寸、支撑形成时间,较好地约束了轨交2号线隧道收敛变形。从最后2小块(3a#、2b#块)开挖到底板形成,130环位置收敛最大累计值增大了4mm左右,其余均在2mm内,最终将隧道收敛控制在了地铁方要求的30mm内。
        3.3.3多分块基础回筑主次梁先行对接技术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需要施工大量临时板带进行基坑回筑时的基坑水平力传递,并且由于有分隔墙的设置,大量梁、板存在悬臂加固问题,施工拆除板带以及悬臂梁板的排架加固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及进度,而在本工程地下室分块回筑时,现场没有采用常规的施工临时板带来传递水平力,而是采用了无振动切割法对地下连续墙临时开洞,将主次梁与1#块先行对接的技术。计算及实践证明,主次梁连接后完全能承受相应基坑水平力,这样既节省了施工临时板带的费用,又可以避免拆除板带时造成的围护墙二次变形。现场主次梁先行接通后,解决了因分隔墙设置造成的大量框架梁、板悬臂受力、加固排架搭设问题。
        4结语
        通过市中心复杂环境条件下狭小场地的超深基础施工、与综合场布结合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特殊设备的高精度安装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确保新世界名品城工程的顺利完成,并形成了相应的成套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哲.浅析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2272.
        [2]游大江,乔聚甫,高永祥.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78-81.
        [3]何远宏.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改造与加固设计[J].建筑施工,2007(4): 250-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