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志文
[导读]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着重就道路路桥混凝土施工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广东飞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510700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着重就道路路桥混凝土施工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混凝土技术具有抗压性强、取材广泛、养护费用、价格低等优点,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但随着温度、水位等因素的变化,其耐久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混凝土技术在道路路桥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仅对交通运输网络进行了完善,而且确保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城市经济水平,为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混凝土技术作为道路桥梁建设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自身的实际工作总结,着重就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重点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1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难点问题分析
        目前,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病害和裂缝问题,不仅影响了路桥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导致坍塌和破损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到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1)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易于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如表面接缝交错、裂缝、麻面及凹凸不平等,一般存在斑纹、层印、空洞等现象。经分析得知,导致混凝土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施工技术应用是否精细等都会影响质量水平。
        (2)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出现,是由于没有科学把握水泥与水的混合比例,水泥偏多,水不够,在施工当中保养没有跟上。蜂窝问题是因为振捣不够,粗粒之间的空隙没有用浆液填满。麻面主要出现在具体施工中,模板的表面润滑明显不够,这样就导致模板吸收了过量的水分。露筋浇筑阶段,处于保护层的混凝土没有很好地进行振捣,垫块出现了一定的位移,漏振也会导致这种问题的发生。出现孔洞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中钢筋密度在布置上明显偏大,混凝土大颗粒被大量卡住,在浇筑时,未能进行全面充分的振捣,从而导致漏浆问题的发生。
        (2)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于其施工步骤和施工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按照规范来进行施工,就会使混凝土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到市政路桥施工的整体质量。
        2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在浇筑方法和材料允许前提下,应降低水灰比和坍落度。根据实际要求,一般情况下坍落度要控制在80~100mm之间,以减少泌水情况。混凝土材料选择上要严格限制,水泥要选硅酸盐类,并确定强度等级、批号和生产厂商,同一工程使用同一类型水泥。对于出骨料要选取同颜色,确定颜色、规格和产地。细骨料选取中粗砂,含泥量低于2%,吸毒模数在2.5以上,不含杂物,确定好颜色、砂子细度和产地。外加剂采取高效减水剂,并确定掺量、品牌和厂商以及和水泥适应性,避免混凝土泌水率的提高和坍落度的损失。矿物掺合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其活性,也要充分利用其粒径帮助混凝土在内部紧密充填,提高混凝土致密性。
        2.2 预应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重视预应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梁体自身的受力情况及设计值是否与设计相一致与安装是否精准有最为密切的关系,会对混凝土实际的施工质量构成很大影响。在管道安装时,应从严把握基本位置、平顺性、密封情况及是否存在漏浆等,并从定位上加强管控,有效防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道上浮者漏浆情况。


        2.3 张拉质量控制
        张拉工艺作为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重要工序,也是最为主要的应用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施工,如果跨度偏大,就会导致中间位置的承载力显著降低,裂缝就容易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自身的使用寿命。当前,由于对张拉工艺应用不合理,裂缝问题在道路桥梁上体现出来,所以,在道路桥梁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其他的张拉工艺。结合行业标准来看,如果跨度大于30m,应以两端张拉的方式进行施工,以弥补一端张拉的不足,同时还可以确保预应力及跨中承载力,提高道路桥梁质量。
        2.6 预防滑丝断丝
        在预应力张拉后,在夹具夹片作用下,如果不能使钢绞线和钢丝进行有效的贴合,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滑丝问题。在张拉的基础上,钢绞线与钢丝在咬合上如果超过了一般的紧密程度,就会导致夹片处发生断裂,断丝的问题就会发生。所以,如果张拉值无法满足既定标准要求,都会导致滑丝或者断丝问题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质量上对夹片进行控制,在施工当中应当进行严格的核验,与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校对,如果不符合,要严禁应用到施工中。其次,对于钢绞线和钢丝的硬度、椭圆度等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凡是不符合 标准要求的,也不能应用到施工中。再次,如果滑丝与断丝的情况相对严重,就需要进行认真检查,取下锚头,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判断,结合施工需要可以更换钢束,在完成了一系列操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张拉。
        2.7 严格控制压浆工序
        在应对预应力筋出现锈蚀的问题上,可以选择预应力孔道压浆的方法,可以让预应力筋与结构实现充分的结合,从而实现两项内容的有效工作。在施工中,压浆质量不是特别高,这样就对孔道当中压浆的饱和度构成了影响,基本原因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压浆工艺,对于孔道当中的压浆工序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确保压浆的质量,需要及时清除管道当中的杂物,在浆液配置比例上也需要严格控制。
        2.8 混凝土养护和修补
        (1)养护:混凝土最常见问题就是表面失水而导致的色差和微裂缝,从而影响耐久性和质量,因此在早期硬化阶段加强混凝土养护异常重要。混凝土各部位构件侧模需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候条件情况而定,预留混凝土的试压试块当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拆除。当模板拆除过后,其表面用来养护遮盖物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眼目覆盖,不可使用草包或草垫,以免产生长久性黄色污染。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使用喷涂养护膜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养护时间要在14小时以上。
        (2)修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问题的发生,但是由于混凝土泌水性和模板漏浆等特性,使得混凝土表面仍旧会产生砂带和小孔眼等缺陷,因此需要修补。修补方法是在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砂子和浮浆,并用相同强度和品种的水泥制作成水泥浆体来修补缺陷。在水泥浆体出现硬化后,就用细砂纸把所有构件表面都打磨光洁,同时用水清洗干净来保证表面颜色一致。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探讨了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从中可以得知,想要全面提高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应不断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同时还需做好项目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以及施工后的养护和修补,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亚娟.道路桥梁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途径[J].建筑•建材•装饰,2018(19):15-16.
        [2]朱英铭.浅谈道路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及优化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2610.
        [3]马国俊.浅谈道路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及优化措施[J].低碳世界,2017(19):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