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生产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宋志彬 薄敬涛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出现骤增,交通出行压力持续增加。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市  26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出现骤增,交通出行压力持续增加。地铁的大量使用,不仅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更拉近了城市距离。这背后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
        关键词:地铁车辆;生产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我国正处于地铁交通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地铁车辆制造业发展较快,对技术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地铁车辆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全面指导。并通过加大质量监督检查执行力,为地铁车辆质量提供保障,推动我国地铁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1地铁车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基础
        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发展起源于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期,在上世纪 80 年代,ISO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搭建起基本框架。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统计质量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C)等。其中,统计质量控制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某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前制定质量问题预防控制措施,提升产品生产的质量水平。全面质量控制是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管理方法,构建一整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要求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地铁车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以这些理论方法为基础,根据实际生产目标,通过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最大化的降低地铁车辆生产质量风险。:①预防为主,提前分析地铁车辆生产质量影响因素,对各类质量风险进行预估,并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②动态控制原则,根据生产技术、生产环境以及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变化,随时对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调整,动态反应质量管理执行过程,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③综合协调原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协调生产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需求,坚持质量为先,合理组织生产流程。④人本管理原则,为提高质量控制管理执行力,需要采取人本管理措施,激发人员主动性,确保各项质量标准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得到落实。
        2地铁车辆生产阶段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2.1健全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健全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落实岗位工作责任,确保质量管理要求的有效落实。具体可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即管理决策层、管理监督层和生产执行层。其中,管理决策层主要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及调整,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并总体负责质量管理计划的落实。管理监督层主要由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调度人员等组成,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开展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生产执行层则由地铁车辆生产的一线操作人员组成,需要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活动,端正其质量管理态度、提高操作技能,并主动配合其他监管人员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为了确保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转,在健全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制定配套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各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在此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统一的内部沟通平台,及时交换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在发现质量问题时,也需要由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等及时展开沟通交流,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对生产工艺作出改进。在各方人员的紧密配合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
        2.2首件鉴定
        地铁车辆批量生产前,必须要对在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的首辆车做首件鉴定,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对新产品、重要特性发生变更的产品或生产间隔一段时间再生产的产品,批量首次生产时,对首件(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实物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和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组织是否有能力持续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首检过程依据有关技术文件,包括图纸、技术规范、工艺文件、国家标准、铁路标准、行业标准、有关的会议纪要等进行首检鉴定。首件鉴定实施过程中,应对以下方面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确认:作业指导书;过程控制质量记录;检查用于生产首件的原材料及性能应符合规定要求;规范文件及记录,主要包括合同、图纸、技术协议、技术规范、标准、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计划、质量记录、试验大纲的符合性以及产品可靠性资料的符合性;主要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过程;审查工艺文件、检验文件齐全和符合性,特殊工序工艺参数是否确定及合理;检查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设备及计量设备定检记录;检查用于产品的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齐全有效;主要设备、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及工装的适宜性和技术状态;操作人员上岗情况、涂装操作人员资质证明;确认生产周期节拍是否满足策划要求;涂装过程环境控制及安全防火、防爆、防毒等。涂装首件鉴定过程如果遇到阻碍项或者首检结论为不通过时,公司必须查清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整改合格后重新进行首件鉴定。当鉴定结论为整改后通过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问题整改并通过验证后方可批量化生产。
        2.3采购产品入厂检验
        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提前识别采购产品入厂检验范围,对于原材料、样品样件等明确理化复验范围和取样要求,并制定入厂检验文件。在进行入厂检验时,质量管理人员对采购产品的外观、尺寸、数量及功能进行检验,同时,还要审查对应的质量文件、产品标识等。当出现不合格的采购产品时,为避免出现混淆,务必将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出具采购产品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中需要确定不合格品的数量、严重程度、问题原因及处理方式,并进行跟踪。若对不合格产品执行让步接收,必需要得到技术部门、项目经理及用户的认可。对于不合格产品的返工或者返修,需要严格按照技术部门提供的技术指导书执行整改,整改结束后由质量管理人员重新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4计划变更管理
        地铁车辆生产过程中发生计划变更的情况十分常见。对于已经使用的采购产品发生变更时,必须要求供应商提出整改计划以及方案。供应商制定的整改方案在得到技术部门的认可后方可执行整改。对于没有使用的采购产品,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将现场以及仓库的不合格料件保存在隔离区,避免被随意使用。对于以上两种情况,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整改完成后的状态进行检查。在自制产品发生变更时,技术部门需要及时更新设计图纸及工艺文件,没有生产的部分按照新版图纸及文件进行生产;已经生产的部分需要由技术人员确定是否需要更改;对于已经发运的车辆,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当变更全部整改完成并验证合格后,才算完成变更。在生产阶段,设计、工艺、质量、采购、生产以及项目等部门要密切注意技术变更的发布,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信息不流通,造成变更无法顺利执行。
        结语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模式,对于解决地铁车辆生产过程中的铝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钻孔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前,需要从设计开发、工艺规划、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做好铝屑问题的管控工作,作为质量工程师,要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手法,通过科学的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时刻关注铝屑问题,为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东辉.探讨铝合金地铁车辆的生产制造工艺优化与改进[J].决策探索(中),2018(12):53.
        [2]杨云帆,陶功权,吴磊,等.两种驱动电机地铁车辆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对比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55(14):112-121.
        [3]叶旺,夏彬富.成都地铁车辆架修项目生产管理体系研究———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