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彭妍
[导读] 摘要:湿地实质上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是一个似沼泽的环境,能够利用土壤、植物、人工介质以及微生物物理等协同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有效处理。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3
        摘要:湿地实质上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是一个似沼泽的环境,能够利用土壤、植物、人工介质以及微生物物理等协同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有效处理。对城市生态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热岛效应以及水资源缺乏等问题都能进行很好解决,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对湿地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湿地;城市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对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森林植被的种植和栽培,能够增大我国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居住指数,为此应当把握森林培育工作的现实意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培养工作。
        1湿地结构特点概述
        湿地主要由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所组成,一般在分类上有着潜流和表流两种。其中在表流型中,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依靠植物茎叶和污水直接接触,这种过程实质就是湿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而对于潜流型而言,污水的处理是通过和植物根系,在污水处理过程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一是可以为植物或者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长介质,二是可以直接去除一些污染物,比如对氮磷污染物均能够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水生植物同样在湿地上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对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对一些重金属以及有毒害的物质进行吸附,达到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其次,水生植物还可以运用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区,在水生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环境当中,形成一种氧区、厌氧区以及兼氧区,为一些微生物能够提供厌氧环境。此外水生植物的作用,还在水力运输上有着体现。最后,水生植物无论是茎还是叶,都可以为一些藻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依托作用。
        2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遇到的问题
        2.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由于植被稀疏或缺少所导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干旱和绿色植物的缺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地因为没有植被涵养而干旱缺水,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的现象,在季风影响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将会愈演愈烈。
        2.2内部水系不畅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导致城市内部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城市内部河道被填平或者阻断,城市内部无法实现水系的正常流通,尘世内部的排水管路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在进行河道阻断之后再进行排水管理的建设或者先进行地上设施建设然后再进行地下设施建设,导致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内遇到降水时无法将雨水正常排出,影响城市得到规划建设进度也危害了城市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全。
        2.3耕地退化
        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也是森林培育面积减少的关键原因之一,导致大片的耕地和林地被征用,使农作物不断减产,也使得森林植被遭到大面积砍伐和摧毁,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农业生态和环境生态都遭到了破坏,影响了环境发展和农业发展,造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减少,使生态环境不断遭到损害。
        3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3.1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应用,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明显的改善。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而湿地则能够有效去除生活和工业污水中的有机物、高盐以及NP等物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相关实例表明,由测流式滤床和竖流式滤床所组成的潜流式构造湿地,在污水进入湿地以前经过相应的腐化处理,有着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其BOD去除率能够保持在90%以上,同时总悬浮固体高达78%,其中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则能够达到89%和63%。可以看出,湿地通过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对于改善城市整体水体质量,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曲阜投入近亿资金建造了多类型多功能的蓼河、沂河湿地,初步形成以提升曲阜河道水质为目标的全市湿地体系,摸索出一条“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的有效途径,使河道生态得以修复,保障了水生态健康,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1有利于水土问题的治理
        森林植被的破坏将会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遭到威胁,尤其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愈演愈烈。因此,森林培育工作首先有利于湿地问题的防治,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面积,缓解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现象,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同时也能够让绿色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当前我国湿地覆盖面积较低,人均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我国水土流失率已经排在了前端,必须从根本上引起注意和重视,加速环境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新时代,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只有重视水土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生态保护,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效治理了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解决了水土问题的核心。因此,在当前环境背景下开展水土问题的治理,有效应对暴雨、暴风等天气对土壤的冲刷和破坏,解决干旱时节遗留下的土地干燥、缺乏涵养水源等问题,解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3调节城市气候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每天空气中都排放着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一些CO、CO2以及CH4等,这些温室气体对城市气候造成较大影响,容易造成城市温度升高和空气混浊,最终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湿地在建设完成以后,能够对这些空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很好地吸收,抑制城市气温升高。同时,湿地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蒸发扩散作用,直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让城市空气质量更加清新。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5提高环保工作的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工作并不一定完全是公益性质的,可以通过环保事业的建设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环保事业同步进展,促进环保工作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湿地工作当中,应当节约物资和人力资源成本,科学制定客观、合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森林工作方案,以经济角度出发加强对森林培育工作的认知,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现象,可以将森林资源开发为旅游景点,吸引人流量,起到宣传作用的同时,加强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
        2.6保持生物多样性
        对于很多湿地而言,其建设初衷就是为了保护濒危生物,尤其是对一些珍稀的水禽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湿地建设中,可以选址在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或者是迁徙地,很多湿地在投入使用以后,会发现鱼类、鸟类数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回升。
        结束语
        湿地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且能够亲近自然的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能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要不断研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为湿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对于一些已经成功的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应用,科学指导湿地的开展应用,保持湿地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刚,胡继平,邱知.高速公路占压湿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以津石高速建设穿越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9(03):59-62+68.
        [2]吴天彧.论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J].化工管理,2019(02):181.
        [3]何桥,徐凌彦.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2):
        [4][1]王欣,葛小平,吴志伟,周书轩,叶伸.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以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08):139-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